网课库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mito
查看: 501|回复: 5

【生物学思维】生态与人

[复制链接]

7万

主题

560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56251
发表于 2022-2-10 20: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物学思维】生态与人


一、导论

维度一:个体的砥砺求存

维度二:群体的持续进化

维度三:生态系统的紧密相依

二、环境与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定义及内涵

环境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三、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大氧化事件

人类发展简史

人类初生:鸿蒙初现

狩猎与采集时代: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求存

农耕时代:人类开始逐步影响环境

工业革命时代: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加速

现代狂飙时代:危机浮现

四、生态思维

生态系统与食物网

生态位

竞争、合作与共生

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vs 稳定性

生态稳定性与恢复力/抵抗力

生态系统的演替进程

生态思维

一、导论

我们之前的课程讲到了个体的层次与群体的层次,并且个体的层次的核心是生死求存,而群体的层次中最重要的是进化,进化是物竞天择的过程。我们继续深入、走向更复杂的层次—生态系统。那么,到了生态系统层次,它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基本规则?把这个过程了解清楚,类似的我们也能知道将来我们的企业,在不同的层次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基本规则来让其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具体而言,三个维度的考察如下:

维度一:个体的砥砺求存

第一个维度是考虑生死求存问题,即能否延续下去。简单而言,就是要么生,要么死的过程。但是,虽然个体会消亡,但这样一个过程却为我们第二个维度的群体进化提供了基础。

维度二:群体的持续进化

另外,我们也会发现,有一些个体虽然在初生时发展很快,数目在群体中间急剧上升,并可能在群体中占到了非常高的频率,但是随着数量达到最高点时,这也意味着失速点,该个体很可能会迅速衰败。但是,从群体整体发展的角度而言,这些个体的消亡,可能会为群体中其他个体的发展腾出一定的生存空间,并且这种发展往往是可持续的,最后群体中都是取得了进化的个体。在生物学里面的这种过程我们称之为进群体的进化。

实际上在群体水平上,会受到环境与资源的限制,但总有一些个体能够适应环境、并取得发展,而不适应的则会消亡,这就是群体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维度三:生态系统的紧密相依

到了第三个层面,个体的生存空间得到进一步扩展,因此,此时选择合适的位置(最佳生态位),让其基因型、表现型跟环境达成一个最佳的匹配,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空间与机遇。

最佳的生态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一个个体或群体刚开始发展不是很好,但是经过不断增长,最后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数量,这是一个典型的极佳生态位;而另外一个个体刚开始发展很好,但达到最高点后不断下降,最后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这也是一个好的生态位,符合基因和环境选择的生态位;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个体,一开始就另辟蹊径、独立于其他个体竞争之外的,它的这个frequency最后也会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数量,因此它也是一个成功的生态位。

综上可知,在第三个层面—生态系统中,会有更多的空间去考虑,除了个体的生存、繁殖之外的群体发展和进化问题。

二、环境与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定义及内涵

什么叫做生态系统?其实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空之内的生物和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既包括了生物的因素,也包括了环境的因素,由这些因素共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就称之为生态系统。进一步细分而言,生态系统既包括个体、群体,也包括个体和群体所处的环境以及系统自身的环境。

在商业上我们将这个整体称之为生态圈。

环境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环境包括生物环境,以及非生物环境。

生物环境

生物环境指的是除我们所研究生物之外的其他所有生物,即目标物种以外的所有的生物就是该物种所处的生物环境。比如就鹿这一物种而言,草是跟它发生了直接关系的最重要的一个生物种类,因为鹿要吃草,且草也是一种生物,因此草是鹿的生物环境之一;当然还有与鹿有间接关系或直接关系的其他生物,它们也是鹿的生物环境的构成部分。

非生物环境



最典型的非生物环境因素是阳光。很多的能量都是由太阳产生的,比如说我们吃的肉,它与太阳也是有关系的。因为我们吃的肉的来源体“动物”,它也是吃草或者其他小动物长大的,比如狮子,它吃小的动物“鹿”,而鹿要吃草,因此这个能量的始发地也是太阳,然后逐渐的累积,最后呈现在狮子身上。

而且我们现在烧的汽油、煤炭或其他生物能源,都是在远古时期,由于光合作用作用于动植物的躯体而形成的。所以,阳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元素,它是所有能源的源头,没有阳光就不能生发光合作用,没有光合作用就不会产生能量,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一个非常重要的非生物环境。



第二个重要的非生物环境因素是水。

水含量的多少决定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群体的类型。因为生态系统有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比如干旱地的草原生态系统,因为干旱地的水分不足以让大树生存,所以就决定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它就只能是草原生态系统。

气温

第三个重要的非生物环境因素是温度,温度也会极大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类型。比如,亚马逊河两岸都是原始的、茂密的大森林,而在中国,只有云南有热带雨林这样的生态系统。而在北极的低温环境下,生态系统就非常简单,因为它的温度太低,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它只能受这个温度的控制管理,它只能形成那样的生态系统。

土壤

第四个重要的非生物环境因素是土壤。

土壤里面含有许多的生物生长需要的一些营养元素,这些元素是我们的生命赖以存在的基础。



第五个重要的非生物环境因素是火。

比如澳大利亚经常发生天火,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已经演进到顶级了,大量的老树的枝干影响了后代的成长和发育,所以此时它会形成很多天火。以火的这种形式把原生态系统烧光,烧完以后土壤里面埋藏着大量的种子库,然后种子来重新获得新生的机会,于是这个生态系统又演进起来。

火在这中间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为生态系统的重新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实际上我们讲环境,特别是非生物环境,它是对应生态系统的一个限制条件,即生态系统的上限是由非生物环境来决定的。

在地势较低的森林,它的树木类型非常多,比如阔叶林,它的叶片很宽大,因为在地势较低的地方,水分比较多、温度比较合适,宽大的叶片有利于树木吸收阳光,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物质;但是,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温度降低、水分变少,树木类型就逐渐变成针叶林,它的叶子会变小,比如松树、杉树,它就属于针叶,这些树木的叶子非常小,这样就不容易把它的水分散失出去。海拔再往上提高,树木类型就变成了小灌木,继续往上,可能连小灌木都没有了,只有草。如果还往上,可能连草都没有了,会形成一些戈壁之类的东西,生命体较少。海拔上升到一定程度,可能只有冰峰、积雪了,这是因为温度和水分的限制。

所以,一切生态系统的类型都是由它的环境所决定的。在干冷的环境下,不可能会产生很大的热带雨林,我们不可逆天而行,一定要按照自然规律来运作,这样才能达成最佳状态。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光温水土火,一样不可缺少。

我们现在的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也是这个道理,因为上在那些环境下,它是没法再孕育出新的生命出来。所以人类必须要不逆天而行,要以自然法则来运筹帷幄。

这个就是第一个问题:环境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三、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大氧化事件

反过来,生物它也可以改变环境。比如,氧化事件。地球产生伊始是没有氧气的,就像现在的月球还有很多其他的星球,它们都是没有氧气的,在这种类型的环境下,是不适合生命的生存和进化的。

而自从地球产生蓝藻以后,蓝藻就可以产生光合作用,它接收阳光和二氧化碳,然后合成淀粉,同时释放出氧气,于是地球就逐渐从一个没有氧气的星球,变为有氧气的生物圈。并且,离开这个生物圈以外,没有氧气也就没有生命。这就是生物对环境的较大的影响。

人类发展简史

人类是能较大影响环境的生物。比如一个常见的描述,人类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蹩。这实际上就反映了我们人类现在是无所不能的,人类发展的历史可以简单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人类的产生。

第二,狩猎与采集时代。人类产生以后要吃东西,于是就出现了狩猎与采集的阶段,而且这个阶段非常的漫长,大约经过了200万年。

第三,农耕时代,这经历了大概1万年左右。

第四,工业革命时代,大概经历了200多年。

第五,危机浮现时代。

具体而言,如下:

人类初生:鸿蒙初现

人类的产生其实在200万年以前,比如傍人,当然还有一些更老的人类,其产生时间就更早了。

狩猎与采集时代: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求存

大概几十万年以前,晚期智人出现了,他们与狩猎和采集时代是密切相关的。他们的任务是去寻求生存的资源,即猎捕一些动物和采集一些坚果来维持自己的生命。我们不难看出,这样的生存环境是非常非常严酷的。并且,此时人类影响自然的能力也是非常非常弱的。没有动物和坚果,晚期智人可能好多天都会没有吃的东西,所以,他们经常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将近持续了200多万年。

工具的复杂化与人类的进步

实际上在狩猎与采集时代,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的进步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相对于人类只能赤手空拳跟动物拼搏的时代而言,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开始把一些石头打磨成比较锋利的工具,以用来杀死动物和分切肉与剥皮。这种制造工具的能力是人类所独有的,因此,人之所以能发展成现在这样的一种智慧的人类,就是因为他掌握了制造工具的办法,进而他可以从完全受自然的束缚中挣脱开来,并逐渐的开始反作用于环境,即便刚开始这个影响是极小的。

那么,在狩猎与采集时代,实际上人类是在生态中求生存。

狩猎与采集:印在基因中的痕迹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吃光了他们身边的动物和坚果,因此人类就必须要去寻找更多的动物与坚果,因此这就产生了大迁徙。人类开始走出非洲,走向世界各地。

虽然我们现在已经不是狩猎与采集时代了,但是在这样一个漫长200多万年的过程中,在我们基因里面,已经留下了很多狩猎与采集时期的痕迹。我们的祖先他们主要高蛋白、高脂肪的动物或坚果,而吃很少的碳水化合物,因为那个时候没有水稻和粮食可吃。现在的人类产生糖尿病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当时没有形成太多的消化淀粉或糖的基因,所以我们必须要经常运动,否则的话就可能会有得糖尿病的风险。

而且还有一些基因的形成可能也与狩猎与采集时代有关,比如人类长跑的耐力是世界上其他动物难以匹敌的,人类可以在有食物、水分供应的环境条件下,不断地跑上上百公里,这是因为狩猎与采集时代人类可能要持续奔跑以获得生存所需的食物。比如男性的腿的比例显然高于女性的腿,这也是由于在狩猎与采集时代,男人都要出去打猎,经过数百万年长期的奔跑,男性的腿逐渐逐渐变长了;但是女性也有一些很好的遗传下来的基因,比如说对细节的把控,因为女性能够辨别细微的变化,从而女人在处理食物和照顾小孩等方面具有优势。另外,根据著名的“150定律(邓巴数字)”,人类能持续记住的自己身边的人的数目的上限是150人左右,这个人群数实际上狩猎时代最大的队伍的人数大概就是100多人。当然男性天生还有喜欢攻击性运动的习惯。

以上这些都是在我们长期的狩猎时代的过程中形成的。总而言之,在将近200多万年的历史进程中,人类从简单开始变得复杂,从完全受控于自然环境,到逐渐对自然环境有一点点影响,即便这个影响是非常非常微小的。

农耕时代:人类开始逐步影响环境

农耕时代是人类文明转折的一个关键点。但这个演进的原因非常复杂,至今没有最后的定论,但公认的是肯定受到了环境的影响。

植物驯化

人类对于野生植物的驯化大概是一万年前。人类开始从一个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在狩猎与采集时代,只有打到猎或采集到坚果才有吃的;但是,在农耕时代,我们生产食物,从而可以把它储存起来一年四季都有吃的,进而摆脱了食物短缺的状况。考古学的证据发现从狩猎时代向农耕时代的转变过程中,人类对于环境的影响开始逐渐增强。人类开始从一种被动性的适应转变为逐渐的改变环境的状况。所以,一万年前的农耕时代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里程碑,有了这个里程碑以后人类才得以快速的发展。

而且在这1万年的过程当中,实际上我们也看到了人发生的一些变化,特别是农耕时代相对于狩猎时代而言,人类奔跑的程度会降低。所以,有研究表明,植物的驯化不只是让人类固定在一个赖以生存的地方,而且它同时让人的体质也逐渐的产生了一些变化,比如人的体型,在狩猎时代的人的个子比较高、腿比较长、力气也比较大,这样才能跟野兽搏斗,而到了农耕时代,人的体型就稍微变小了。

当然农耕时代实际上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其他符合于农耕时代的基因,比如淀粉酶,即人可以消化淀粉的基因。因为没有这个基因的人可能就消化不了淀粉,他在这个群体中可能就消亡了,而产生了变化(淀粉酶)的人群就得以生存下来。

研究数据表明,吃淀粉的国家比如日本、东欧等,他们的民众一般有产生淀粉酶的基因,他们的这些基因数是游牧地区、专门吃肉的那些民众的1.5倍。同时,黑猩猩从来不吃水稻的,它的淀粉酶的基因数量只有人类的一半。所以,这就是在进化的过程中造成的。

动物驯化

还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与基因形成相关的案例,比如经常吃淀粉的人类猛然的喝一次牛奶可能会肚子痛,这是因为他们对乳糖不耐受。乳糖的消化需要乳糖酶,而这个酶要靠诱导才会产生。而长期的牧民他们天生就有乳糖酶,但是我们长期吃淀粉的人群则必须要诱导才能产生这样的酶。这也是我们农耕时代给我们留下的一些烙印。

人类文明的演进

植物驯化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也改变了他这种生存方式。比如说我们讲到的以前是没有国家这个概念的,也没有大的城邦的概念。150个人甚至更少,他没法形成这样的一个组织社会的结构。那么定居下来以后,而且有了更多的生产积累以后,那么他逐渐就可以发展出更大的一个村落、部落,最后形成多个村落,然后形成一个邦,最后更大形成一个国家。那么,这些过程就改变人的社会基本结构。

所以,财富的积累和社会结构的变化,那就更大的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人之间的交流、社团之间的交流、区间之间的交流,就推动了很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一旦发现一个什么东西,很快就会传遍到不同的地方。

所以,这样一个从狩猎的过程变到了我们农耕时代的话,实际上就加速了人的快速文明的发展。

工业革命时代: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加速

那么,有了这样一个积累以后,我们就产生了下一个时期,叫工业革命时代,现在我们都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

在工业革命时代,它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环境。城市化和机器化彻底改变了农业的状况,而且大量的天然气、汽油、煤等等这些的运用,也造成了我们气侯的变化。

现代狂飙时代:危机浮现

现代社会,人改变环境的力量就变得越来越强。并且常常会感觉到人类是凌驾于自然环境之上的,我们经常讲人定胜天。但实际上人类应该按照自然规律来办事。

我们发展太快、太剧烈,对于我们的自然影响太大,这个时候给环境带来的后果是我们没法去进行评估的。就像我们的一个企业发展到一种爆炸式状态,好像无所不能的时候,恰恰可能是最危险的时候,因为很可能失控。

总体而言,在200多万年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对于环境的影响从被动适应,到农耕时代的较小影响,最后,到现在工业时代的极大的影响。

四、生态思维

生态系统与食物网

生态系统与生态圈概念非常的相似,就是指在位企业、其他的企业以及所有企业所处的环境,这个就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系统的稳定性是靠食物网把它链接起来的,首先是生产者,就是所有的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的能量固定下来,变成化学能储藏在所有的植物的体内。

然后还有一些吃生产者的动物,我们把它称之为初级消费者,比如说植食性动物。另外,有一些吃小型动物的动物,我们把它称之为次级的或三级的,甚至是四级的消费者。

所以,通过消费者的链条关系,就把生态系统联系起来了。但是消费者获取的能量又怎么还回到这个系统中间、让它很好的进行循环呢?实际上生态系统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类群,我们称之为分解者。分解者把植物或动物的尸体给分解掉,将它们从一种有机成分变成小分子,然后还回到土壤里面,再提供给生产者以用于生产。

实质上,食物链中还有非常强的反馈关系,我们称之为营养的级联,在很多级的营养级中间,自上而下,它形成一种链式的关系。比如,在一个生态环境里面,老鹰属于三级食物链上比较顶端的生物,它要吃蛇,蛇要吃老鼠,老鼠要吃植物,形成一个非常好的链条关系。但是,如果是老鹰全部消亡了,那么蛇就会大量繁殖,蛇大量繁殖以后它就会把老鼠吃光,而植物如果没有老鼠来限制它,它就会疯狂的生长起来。所以它们之间存在一个非常好的营养级联,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控制的关系。类似的,在企业界也有一种制约关系,我们经常讲,你伤害了某一个东西,可能不光是伤害到它而已,可能是伤害到了系统中间其他很多的因素,这个是我们要做全局考虑的原因,这就是生态系统最基本的一个概念 。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讲到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能量流向的问题,同时,系统中间必须要有足够的生产的能量来满足我们总体的生态系统的所需。

在这个过程中间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种,就是关键种,即这个物种的改变能够影响整个群落和整个系统发生根本性变化。比如,我们人类现在就是这样一个关键种,人存不存在,对于那个地方的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比如,大树也是系统的关键种,如果一些参天大树没了,小树可能也得不到遮荫,于是这个系统就变得弱了,数目就会少了,里面生存的动物也会受到影响。

生态位

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另外一个概念叫做生态位。生态位指的是生物体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一个时间和空间的位置,以及他与相邻的生物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实质上,任何一个企业就相当于一个生物体。

生物体在什么地方该占据什么样的位置,取决于他的功能以及他跟其他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如果处理好了这样的关系,占据了好的生态位,就可以得到最大的发展,但是如果占错了生态位,可能就会面临一个不好的发展。

比如靠近水面的鸟在适合它的生态位取食,它取食的是底层的贝类或者小鱼;而陆地上的鸟则主要取食于植物或者其他小型的、在中层活动的一些生物。它们都有自己的位置,一旦某个鸟把所有其它的生态位都给占了以后,其它的鸟就没法生存了,但是这样也会影响该鸟和其他生物之间的物质交换,最终它也会受到伤害。

所以,它们会从全局出发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生态位,并且大家都在自己的生态位上得到一个最佳的发展。因此,寻找自己最佳的生态位,是所有聪明的生物的最优抉择,它的形成经过了长期的竞争、淘汰、生存、进化和变化、发展等。实质上,这个就是生物长期的试错过程,如果第一次生态位选择错了,逐渐降低到一个低潮,但是可以不断修正以找到新的发展机遇,从而更新生态位。所以,生物进化就是相当于企业发展过程,生物进化是在不断地试错、不断地失败,终于找到一条合适的路,但是作为企业,我们不能够随机的去试错,我们要有计划的试错,这样的话我们才不会错太多,以保证只错一两次甚至不错,从而得到一个很好的发展,这是一个最好的状况。

这个就是我们讲的最佳的生态位,以人类演化史为例,最开始人类在发展非常缓慢的时期,只去狩猎和采集一些坚果,但这些吃了就没了,不能长期的储存,所以处在一个比较低的状况。但是,随着人类的快速发展,很快就到了一个所谓的生态金字塔的顶尖,也就是食物网的最顶端。这个时候人类对环境和生态圈的影响就很大。但是这是一个好事儿还是一个坏事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比如说我们开始这样的状况,大家本来是发展的很好,刚才的状况,但是突然人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不光是占了这个生态位,他还占了这个生态位,同时他还占了另外一个生态位,把其他的两个生态位都占领了。

人类毁坏了一个森林,相当于占领了树木的生态位;人类破坏了海域,相当于抢占了鱼类的生态位。最后,人类抢占了其他很多生物的生态位,这样一个竞争的过程,实际上可能短期是有效的,但是长期的发展未知。除非你能够预料到你的未知,否则不要轻易去那样发展。因为生态位和环境会不断地发生变化,你的地位也可能在不断地变化。

生态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希望大家有基本的这样一个认识。自己占领什么样的生态位,自己思考,关键的问题是要让自己有一个可持续的、长期的发展,那么这个生态位才是一个最佳的生态位。

竞争、合作与共生

处于同样生态位的生物,如果发生恶性竞争肯定是不利的,如果大家错位合作就有利。我们经常讲合作,合作是什么?合作是你不能做的事我来做,我不会做的事你来做,这才叫合作。比如你生产水杯,我也生产水杯,大家生产一模一样你说我们怎么合作,我们只有恶斗 。所以,要学会把生态位分化出来,让我们有合作的空间,大家才能获得非常好的发展。

比如牛和鸟,特别是在耕地里,牛在前面跑,很多鸟都跟在后面。因为每次耕地翻出来以后,虫就会暴露出来,而鸟就能去吃那些虫,牛也因此避免了被虫叮咬。所以,这就形成了利于大家共同发展的互惠关系。

极致的合作情况就是共生,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植物界里有一种生物,它的名字叫地衣。地衣看起来是一种生物,但实际它是真菌和蓝藻两种生物共生在一起,大家互相都不能离开、相互依赖。真菌为地衣提供了一个附着在某一个东西上的功能,比如它可以附着在树上也可以附着在岩石上等等,而且也为地衣提供了一些水分;而蓝藻的功能就是光合作用,为整个机体提供能量。

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vs 稳定性

一般而言,复杂性会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复杂的系统,它越稳定。

所以,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多样性越丰富的,那么这个系统就相对稳定,多样性越单一的,那这个系统就比较脆弱。

比如一大片的松树林,在短时间内就能被松材线虫摧毁掉,因为它太单一;而在原始森林,它生成了各种各样的生物,即使天牛出现也不会有很大问题,因为有那么多吃天牛的上一级的消费者,所以天牛不可能大爆发。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强调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生态稳定性与恢复力/抵抗力

下面用一个图来给大家展示一下生态稳定性、恢复力和抵抗力之间的关系。这是几个不同的系统,图1左边这个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恢复力很弱的系统,我们如果是把这个球从这个位置拉到这个位置,那么这个球几乎是回不去的,就表明这个系统的恢复力很差。

这个系统,被称之为高恢复力的系统。如果说我们把这个球拿到最高点,它很快就会掉回它原来那个该在的位置(原点),即恢复它原来的状态。所以,这个系统恢复力很强。

另外一种,它抗外部的干扰能力,我们叫抵抗能力。图1左边有一个球,如果是在这样一个平台上,用这个小手指轻轻一动,那个球肯定就滚走了,因为它不稳定,所以它的抵抗能力比较差。

而图1右边的抵抗力较高,它有一堆球相互连在一起。比如说我们放一个磁铁,有磁性的5个球组在一起,放在这个位置上,你用手指去碰它,它可能就稍微动一动,没有比较大的变化,而如果只有一个磁球你轻轻一碰它就滚下去了。

图2更进一步的说明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比如说图2左边的第一个系统或者一个企业就立在这个位置上,那么这个位置显然不是一个最佳的生态位,因为只要有一点点外部力量,那么这个系统或企业就会跌落到底部。

图2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2左侧的第二个系统,总体它是稳定的,但是局部它是不稳定的,即低局部稳定、高全局稳定系统。而图2右侧第二个系统,球在最下面,无论是从局部、还是从全局来看都是稳定的。所以,最佳生态位就是从全局和局部都非常稳定的一种状态。

稳定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的关键。

生态系统的演替进程

群体可以进化,生态系统则可以进行演替,即从比较初级的形式逐渐走向比较复杂的形式,当然在光温水土火等环境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生态系统会形成一个自我的演替、更新和调节的过程。实质上,生态系统的演替进程就是生态系统不断变化、从低级向高级过渡发展的过程。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最早一片荒地上可能长了一些草,但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它就形成很多不同类型的草,这些草有了好的系统环境以后,中间可能长出一些灌木。当然在这个草的系统里,可能只能生存很小的一些动物。所以生态系统也是在相对稳定往前发展的。一旦形成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以后,它的自我调节能力就非常强。比如某一种生物出现了以后,另外一种生物可以来控制该生物的数量。反之控制的生物一旦太多了,上一层又来控制它,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大家始终都达到一个平衡相对稳定发展的状态。

当然在一些比较稳定的生态系统里,如果是我们施加特别强的外力,比如把树都砍掉,那这个系统已经到了它所不能承受的自我修复的过程,那么它也会崩溃。

再比如外来物种入侵。外来入侵物种就是出现在不应该出现在某个位置上的物种,它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人类的活动而导致的。比如葛藤,葛藤是一种中药,但是日本人将其带到了美国,在美国的森林里,中国的葛藤没有天敌,它们几乎把整个森林都覆盖了,长期这样长的话,其他的生物肯定没有办法生长了。这就是外力过强导致一个稳定生态系统崩溃的典型案例。

当然也有有利于生态系统进行演替的扰动,比如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当过多的残枝老树把整个生态空间占满立时,一场大火过后,土里蕴含的大量的种子会生发出来,于是就产生新的演替,演替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火给更新的生命和比较老的不再发展的系统带来生机,所以生命总是处在变动的过程中,稳定是相对暂时的,而发展则是永恒的主题。

生态思维

最后关于生态思维,大致归纳一下我们今天在生态层次上所学的知识。首先我们了解什么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下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集合。而且生态系统包括三个重要的因素:

第一,生产者。

第二,消费者。

第三,分解者。

进而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就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这个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是靠食物链很好的链接起来的,所以他们之间存在反馈和负反馈作用,在这个链条上一旦某一个环节过多,系统自动会将其降到一定的范围之内。

在生态系统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生态位,最优生态位是指每一种生物、群体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空间和时空上的一个位置。在这个位置上,生物体和其他的生物因素以及非生物因素都达到最佳的关系,他们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在很多情况下,如果两个不同的生物同时占据一个生态位,大家都觉得没有把握把对方吃掉的话,两个生物体就会错位竞争,产生生态位上的分化,这样大家都能够发展,进而也可以维持整个系统的稳定。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关注的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盲目的快速发展和称霸天下。如果是我们没有按照这样一个规律,尊重这个规律的发展,保护我们市场中应该存在的各级营养链的关系以及关键种,那么我们肯定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真正的顺应自然的发展、了解自然的发展规律,找到自己企业的一条最佳的发展道路,这就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QQ号
84968829
售后QQ群
116273335
开通VIP

微信扫一扫,或添加xuebahengzige

QQ|Archiver|手机版|网课库网 |桂公网安备 45022102000011号

GMT+8, 2024-12-22 16:58 , Processed in 0.117447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