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库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mito
查看: 500|回复: 8

【哲学智慧】哲学的凝视

[复制链接]

7万

主题

560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56251
发表于 2022-2-6 17:3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哲学智慧】哲学的凝视


哲学是精神的助产士,哲学帮助人助产“精神智慧”,但并非有哲学即是智慧。本质来说哲学也是人的“工具”。用哲学看世界,将各种思维运用于看待世界将世界的各种方式狭窄化,那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要追求确定性(人性的特点)。

1. 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以人性中的理性部分作为支撑其凝视的出发点。因为在古希腊人来看,灵魂有很多元素组成的复合体,其中最重要的,能够让我们区别于动物是灵魂中理性的部分。柏拉图当年在《理想国》里,拆解了什么叫正义的概念,什么人是正义之人。一个人在灵魂理性部分的引导下,按照自己本来的天性,寻找到了他的天性匹配的那件事,这个人就称之为正义之人。哲学是人性的视野,只关注人性能看到、能知道的东西。哲学的终极是静默,哲学只说自己能说清楚的东西,只表达我们能知道的东西,其他东西不应该是哲学的任务。从整个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来看,理性最初被看做是万能的,之后人们在认识理性的能力过程中不断地对理性本身进行批判、审视和追问,不断反思理性的局限,并一步步给理性设限。因此,哲学是基于理性出发,又回到理性。

2、哲学的本质

philosophy(哲学):philo是love(爱)的意思,sophy来源于sophia(智慧)。那么我们可以将其翻译为热爱智慧,只是它不是为了企及智慧,而是获得对于智慧的爱,人对存在的现象不断从外到内追问。

三、苏格拉底的例子

有一次苏格拉底的朋友到神庙问神谕,说你认为现世的人谁最聪明,神说苏格拉底。这个朋友非常兴奋的告诉苏格拉底,说我今天到神庙问签了,神说你最聪明。苏格拉底说那我去问问其他人,苏格拉底问完所有他认识的人以后,发现所有人都认为自己聪明。但是苏格拉底的困惑是,他是并不认为自己聪明才去问的。这意味着什么呢?其实这就涵盖了整个哲学,或者哲学家的态度根基,即认识自己的根本根源就是回到你认识到自己最不聪明的时候,你才变成了哲学意义上最聪明的人。所以苏格拉底说,原来神说我最聪明,是因为知道自己不聪明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这是神对于智慧的界定。

写在最后

哲学不等同于智慧,它是以人性为出发,是一个工具,是一个阶梯而已。正如例子里苏格拉底所说“我是精神的助产士”。苏格拉底经常通过其他人问不着边际的问题,把对方逼得没有办法,让对方觉得我是无知的。苏格拉底做的一件事就是迫使你最后把自己从自认为非常有智慧的状态,变成彻底觉得自己没智慧的状态,那么苏格拉底就完成任务了。并不会给出解决任何问题的方法,而是通过反问的方式,逼得别人无言以对,苏格拉底是精神助产士,因为最后获得真理是靠人自己。

“我作为哲学家的任务是让你获得从有知变成无知的状态,我是帮你接生你自己应该得到的真理结果的人,这是哲学家全部的功能”。                      ————苏格拉底

如果我们对于人文思维有了综合性的认识,接下来各种思维与视角就是人类看世界的方式不断的狭窄化,因为这符合我们人性的基本特点——我们要追求确定性,让概然率变得非常清晰。

哲学凝视是什么样一个特点?培根说过一句话,所有东西当中哲学仅次于宗教,是最重要最配的上人性的东西。当代意大利思想家阿甘本说:“假如思考不是那种把可能性变为现实的能力,它还会是什么?”以上二位回答了哲学的本质,哲学带着抱负,要把可能性拉回现实。所以哲学在古希腊罗马人眼中有个名号,叫事前的智慧;对历史有一个名号,叫事后的智慧。

哲学的本质是理性,即爱智慧

哲学事物本质是属于人性

哲学把人性中的理性部分作为支撑其凝视的出发点。因为在古希腊人来看,灵魂有很多元素组成的复合,其中最重要的是灵魂中理性的部分,能够让我们区别于动物。柏拉图当年在《理想国》里,拆解了什么叫正义的概念,什么人是正义之人。一个人在灵魂理性部分的引导下,按照自己本来的天性,寻找到了其天性匹配的那件事,这个人就称之为正义之人。当理性作为衡量灵魂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的时候,哲学的凝视就全部建基在理性之上。

哲学和宗教的凝视有个本质的区别。哲学是人性的视野,只关注人性能看到、能知道的东西。维特根斯坦研究的哲学最后总结的结论就是,哲学的命题只来描述我们能够领悟的世界结构,至于命题描述不清的东西我们就闭嘴。哲学的终极是静默,哲学只说自己能说清楚的东西,只表达我们能知道的东西,其他东西不应该是哲学的任务。

从整个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来看,理性最初被看做是万能的,之后人们在认识理性的能力过程中不断地对理性本身进行批判、审视和追问,不断反思理性的局限,并一步步给理性设限。因此,哲学的凝视是基于理性出发,又回到理性。

哲学的本质是对智慧的爱

哲学的英文表达是philosophy,来自希腊文。拆分来看,philo是love(爱)的意思,sophy来源于sophia(智慧)。哲学从词源学说,翻译成热爱智慧,但是这个热爱智慧和宗教宣称的获得智慧最后圆满地获得了神性的智慧是不一样的。哲学是一种对存在的现象不断从外到内深度追问的态势,但是它的目标不是企及智慧,是让你获得对智慧的爱,这是哲学的本质,也是大家理解哲学、哲学史和哲学思想家最重要的出发点。

有个关于苏格拉底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哲学的本质。有一次他的朋友到神庙问神谕,说你认为现世的人谁最聪明,神说是苏格拉底。这个朋友非常兴奋的告诉苏格拉底,说我今天到神庙问签了,神说你最聪明。

苏格拉底说那我去问问其他人,苏格拉底问完所有他认识的人以后,发现所有人都认为他自己聪明。但是苏格拉底的困惑是,他是并不认为自己聪明才去问的。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认识自己的根本根源就是回到你认识到自己最不聪明的时候,你才变成了哲学意义上最聪明的人。其实这就涵盖了整个哲学,或者哲学家的态度根基。

所以苏格拉底说,原来神说我最聪明,是因为知道自己不聪明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这是神对于智慧的界定。

哲学从诞生的时候起,哲学家就不应该奢望哲学宣称的智慧能教给人们结论。哲学只是最终通向结论的一个助手,一个工具,一个踏脚石(stepping stone)而已。苏格拉底说“我是精神的助产士”。苏格拉底经常通过其他人问不着边际的问题,把对方逼得没有办法,让对方觉得我是无知的。苏格拉底做的一件事就是迫使你最后把自己从自认为非常有智慧的状态,变成彻底觉得自己没智慧的状态,那么苏格拉底就完成任务了。他不解决任何问题,他说他是精神助产士,因为最后获得真理是靠你们自己。“我作为哲学家的任务是让你获得从有知变成无知的状态,我是帮你接生你自己应该得到的真理结果的人,这是哲学家全部的功能”。所以,哲学是帮你获得通向你能够获得的智慧之路的助产士。 所以大家为什么非要获得智慧呢,获得哲学的领悟呢?实际上是因为智慧是通向真理强有力的帮手。

哲学视角的全部奥秘就是客观化

哲学视角和宗教的视角有什么本质区别呢?如果我要描述整个哲学视角,或者描述一部整个西方哲学史几千年,三个字就能描述清楚,要把世界“客观化 objectification ”。哲学一言以蔽之,它和神学凝视的区别在于哲学用全部的理性功能、概念、工具试图把世界,或者把它的对象客观化,这是哲学视角的全部奥秘。

客观化就意味着它可以等同于将来从哲学分裂出来的科学。科学也要把世界客观化,但是科学的客观化比哲学更加狭窄化,必须通过实验的手段进行验证,要么证真,要么证伪。科学都是从假说开始的,为了要推翻这个假说,或者印证这个假说,要通过实验的手段来客观化这个世界,这是科学与哲学的区分。哲学不进实验室,它通过推理、命题、逻辑最后能够推论就对了。

《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杂志中曾经有一句话,“哲学从科学停止的地方开始,科学从哲学停止的地方开始Philosophy  starts where science stops, science startswhere philosophy stops”。哲学和科学同是人性的视角,但由于功能和所企及的目标不同,所以它们的方法和看对象的方式也就有了区别。

除了神性思维之外,其他人文思维都完全站在人的立场上开始对世界进行发问,进行观察,但是由于发问的方式和他们所企及,所观察对象获得的东西不同,抱负不同,就形成了哲学、美学、历史等人性视角下不同的方法论,或者是凝视的方向。

哲学视角对世界的客观化有三步:首先,静观(contemplation),静观是摒弃所有的直接利益诉求、价值干扰、价值判断,然后耐心地、深刻地来观察事物;其次,是灵性操练(spiritual exercise );哲学通过不断的静观,接近真实性的逼问,来做一种通向智慧的精神体操——哲学精神的修炼是准备;第三,它必须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way of life )。因为当你宣告你获得真实性真理的时候,你自己又不相信它,连你自己的准备都不愿意做,而且它不能变成你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的时候,这就是虚假的哲学,这就是跟智慧毫无瓜葛的东西。

静观就是摒弃利益诉求而深刻地观察事物

法国哲学家皮埃尔·阿多所著的《古代哲学的智慧》,第一次非常精细地把哲学的诞生与现实生活全部的意义和关联、作用,通过对古代哲学家言行的分析,做出了一些论证。皮埃尔说哲学从语言学来说哲学是理论性的。我们现在谈的理论性(theory),来自希腊文theoria,这个词的原意什么意思呢?这个词源也发生三个层次转变。毕达哥拉斯最早使用theoria在哲学体系里表达看到神或神性的东西。第二个意思是说这种工作,这种过程,这种静思,这种深思,这种使劲地想,没有直接目标式的想,它要干什么?它要努力发现超现实的东西,属于神性的东西,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东西。最后一个意思才是我们现在谈静观哲学的意味,这是感知觉察世界内在的本质,最真实最重要最有意义最高的那个东西,是物性之中最高的东西。

所以,哲学就是要学会静观,静观就是给你一个思考的空间,在那里摒除现实的直接价值诉求,忘掉现实所有的关系,利益和有用性,现与实做一个切割,只对世界总体大问题进行思考,并且这种思考是不带着获得答案的功利好目的。静观实际上是要力求通过沉默之中对于终极性存在的思考和逼问,最后能够眼睁睁的看到这个真实。这是哲学凝视的基本状态。

只有通过这样一种静观的方式,哲学才能完成对于最终意义的诘问,最后以深刻不同的眼光重新看世界和人的存在,这是哲学人性视角的一个终极目的。哲学大师怀特海说,哲学就问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事物全部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What is it all about)?

关于静观,法国哲学家马勒伯朗士说,“永远超越你自己,你的感觉体只不过是黑暗,上升到理性那里你将会看到光明,让你的感官,你的想象力,你的激情,静默不语,然后你将会听到内在真理的纯洁之声,来自我们共同主人的清晰回应。这个共同主人(common master),在马勒伯朗士来说就是理性。

闲暇不是无所事事,工作不是创造力

哲学以静观为出发点,也变成了哲人的一个基本的诉求和他的状态。谈到哲学静观,有一篇著作——约瑟夫·皮普尔(Josef Pieper)所著的《闲暇:文化的基础》。总的来说,他通过闲暇来谈哲学静观。为什么哲学对现代人是必要的?因为现在社会生活被工作全部占有了,而人类文化创造力诞生是需要闲暇的,世界上伟大文明诞生都是有足够闲暇。当效率成为了我们的主心词,闹钟、打卡、时间、工作、绩效变成了我们人生全部的时候,人类已经离创造力强太远,离真正的生命太远。所以这本书把闲暇作为缔造真正文化生命核心基因的时候,这部著作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思与闲暇的理论是什么呢?为什么思(thinking)和闲暇(leisure)有关系呢?人为什么要进入哲学状态呢?哲学和人生有什么意义呢?闲暇是灵魂的一种状态,而日常工作世界的种种诉求接管了人的世界,哲学能让我们脱离已经异化了的世界。作为CEO天想的都是细节,成不了伟大的CEO,你得超越你的业务,超越你的产品,超越你的公司,超越现在的市场,超越现在的技术,超越现在的科学,达到人文层面,再回去关注自己的产品,可能成为产品之王。现如今工作的世界开始成为或者威胁着要成为我们唯一的世界,将其它的东西全部排除在外。工作世界的诉求变得更加羽翼丰满,更加全面紧紧抓住人类存在的总体。

似乎出于必然,哲学渐渐接纳了一种异化的特质,一种思想是奢侈品的特质,好像能够腾出来想一些和现实没关系的东西成为了奢侈品,哲学成了可有可无,甚至是像LV一样的东西。如果你对自我和周围的环境有真正的意识,你被逼迫着抢夺创造力和活生生生命是一个真正的现实的时候,你就应该开始所谓“哲学的行动”。为什么要关注哲学,因为哲学要求我们时不时踏到工作和现实之外,超越日常种种关切的思考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哲学能避免种种世俗追求的潜在的暴虐专横,这种暴虐专横不是暴力,但它会剥夺你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剥夺你看总体看本质的能力。所以皮普尔说,闲暇不是无所事事,工作不是创造力,这两句话非常重要。这就是哲学的全部抱负,人文的全部抱负,这就是无用和有用之间全部的辩证关系。当我们急迫、焦灼、快速的不假思索地看未来的时候,闲暇是让你获得真正看现在和看未来定力的方式,静观的生活是真正介入生活的一个状态。

在古希腊人那里,闲暇最初意味着教育,那时的学校就是一个地方大家能够充分和你试图诉求不同的东西,大家来喷一些和世俗无用的东西,玩的地方。最早学校是这样,但现在学校变成了被考试征服的东西,离活生生的现象越来越远。闲暇是一种寂静的形式,这种寂静为接受现实做好了必要的准备,也就是说哲学能让我们获得一种寂静静观的方式,是为现实做好准备。

哲学是一种别无选择的生活方式

阿多认为:1)对古代哲学人来说,古代哲学不是他们宣称的学术,也不是宣称他们思想的表达,哲学是灵性操练的一种方式,是为智慧做的一种准备。古代哲学至少自柏拉图时代以来,生活方式的选择已经不是被放在哲学活动过程的结束,相反它站在开端,决定着某种特别的学说及其传授的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抉择是哲学的抉择、爱智慧的抉择。哲学论辩源于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和生存抉择,而不是相反。哲学实际上不是脱离生活之后的,对生活的一种概念性的抽象性的选择,反而作为我们准备真正智慧的一种灵性操练,一种精神的操练,是一种生活选择的直接方式和生存抉择的直接选项。阿多把哲学的论辩,理论性的东西,概念性的东西,命题性的东西,带回到生活方式的视角来加以理解。

哲学既是你选择生活方式的表现,也是生活方式的内容。这就像麦克卢文宣称的媒介即是信息(Media is message)一样。如果你把媒介当成形式,信息当成内容,你还没领悟互联网时代带来的真正革命性的东西,性和相是相互依存的。阿多不仅认为对古代哲学家来说,哲学扮演的是一个灵性的操练的准备的状态,他甚至最后总结说,真正的鲜活的哲学是相信这种哲学或者传递这个哲学的人的一种别无选择的生活方式。

如果把哲学作为一种思辩的方式,作为选择的灵性操练的一个准备,并且把哲学看成是一个生活方式最外表征的时候,我们就打通了哲学这种思辩方式,获得了不断追诘地看问题方式的认知价值。从这个出发我们就知道了哲学把世界客观化分三步走:

第一步,哲学静观阶段扮演的是一种没有上帝的救赎概念,它拯救自己,但没有上帝了,这和宗教是有区别了。

第二步,静观阶段,通过推理、概念、逻辑,接近世界本真的状态,试图对我们生存的世界有所了解。在静观阶段,其实需要检验所获得知识的手段。

第三步,哲学还要把它上升到道德伦理阶段。哲学家究竟和现实生活有什么瓜葛?哲学家要去追求道德的高尚,因为所有哲学家都认为,真所显示的是世间的善。善就是毕达哥拉斯宣称的世界和谐的秩序,这是人类的向往,也是世界宇宙存在的东西,是美。善不是我们道德意义上的良好人性这个东西,善是无可描摹的宇宙最终极的如此完美的结构。这是哲学上理解的善,真是善的体现而已。哲学利用静观来达到三个维度,就完成了哲学的使命。

哲人可以超越自己的偏颇

哲人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思辩者,而是一种思想的实践者,修行者和自我的转变者。

哲学的践行本质上是一种努力,努力去觉知我们自己,觉知我们和他人在世界中的存在和;努力重新学习如何看世界,并且获得一种广泛的视野,由此我们能够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超越我们自己的偏颇。

在希腊、印度与中国,通向智慧的路径之一是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者拒绝给予各种事物价值上的区别。区别所表达的是属于个人的自我偏颇和局限的看法。

因为作为一个哲人,如果你不把自己宣称接收的智慧终极化,当成拜物教来强行让大家接受的时候,实际上你就达到了像庄子说的“齐物”。万物本质上没有差别,你带着这样的状态在接近万物的时候,万物的灵性个性你才能够获得。中国哲学往往和西方哲学的一个区别是,西方哲学不断去拥有和征服,而中国哲学反而让人保持距离,无为而治。

我不接触(Touch)它,我去观照它,最后我反而能获得对世界的真实认识。你得习惯这样一个生活:和直接的现实必须强行保持某种距离和关系,你必须把现在琐碎的工作放在一个闲暇的状态中,然后你才能与直接现实给你带来的压迫感、急迫感或者焦灼感抗争,才能获得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当这样的状态不仅是你的思辩状态,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状态,行为方式状态的时候,你的思辩和行为合二为一的时候,你的行为方式才能够对直接现实有最深刻的影响。

哲学生活是一种永无终结的探求

约瑟夫·皮普尔在《为哲学辩护》这本书里第12页写了这句话,他说,寻求真理是常见的,人愿意为之努力的事业(Thesearch for truth is a common human endeavor)。所以在他看来,哲学是人性的一部分,如果你没有一种愿意为通向一种智慧去努力的事业,你可能连人都不能称;哲人永远不是最聪明的人,他是最不聪明里愿意变成聪明的人叫做哲人。

按苏格拉底的解释,哲人永远不可能成为神性,成为最后获得全部知识的那个人。哲学是一种对本质无穷无尽的追问,但是它从出发的时候起觉得对无穷无尽的终极他是没有答案的,这和宗教思维在这点上提供终极解决方案有了区别。所以哲学思维意味着不断地问(Keep asking),问题是什么?下一个问题是什么?合演了以后最后的问题(the finalquestion)是什么?如果你是追问解决方案(solution),就变成了科学思维。

阿多说哲学生活是一种永无终结的探求(The philosophical life is a never-ending quest)。所以如果大家对哲学有了这样一个深刻的理解,如果哲学是一种行为的激情描述和对于终极理想状态真实意义不断追问的一种状态的话。你保持这种状态就是保持青春的最好状态,保持好奇的最好状态,也就是培育你自己的创造力和别人看到不同的一种状态。

以上是从最抽象的最宏大的纲领上,把我认为的哲学思维,它的重大的问题,它的思维状态的样式相粗浅地给大家描述了一下。接下来需要的是大家如果对哲学的思维产生兴趣,你怎么样去读书,去切进,像我一样带着越来越好奇的东西走进这种思维方式和凝视的方式,你就会发现真正的宝藏。

提问:如何看待现在的商业热点,比特币和区块链?

回答

把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效率提升或者减少成本的功能撇开,我们把它放在更宏大的更多元的层次上,让你来回答这个问题,你就变得清楚了。当然,在功能性层面,如果比特币和区块链对你现在直接的现实有价值,那么你就去用。

现在宣称比特币将来征服世界,区块链去中心化,除了技术功能之外潜含着的更伟大的乌托邦式的愿望是什么?这个愿望有没有实现的可能?如果实现它会以什么方式实现?现在很多人认为比特币和区块链的技术将成为未来全部的现实,像互联网一样的铺天盖地。这个现实要达到什么呢?

通过去中心化,逐渐达到人与人之间完全屏蔽了所谓现在中心化的监管,中心化的交易,以一种匿名的、高效的、躲避现在所有权力监管的方式来形成一个新的世界,这种可能一点可能都没有。我们放到人文状态下来说,如果去中心化是合法的,那它一定要得到现在中心的认可,而没有一个中心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如果去中心,意味着去监管、匿名,意味着所有东西你都可以自由自在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你其实已经宣称你离开了人类共同体。而人之所以在生物演化中跑赢动物是由于人类有意识的群体效应,集体协作的效应。但是当人成为社群以后,却梦想着离开社群,历史上乌托邦政府的失败都是犯了这个错误。

我们不评论中心的权力对我们产生什么重要的影响,但是任何一个作为社群的东西必须有一个中心,这个符合三个方面:第一是万有引力,我们之所以还在地球上,是靠着万有引力。人首先作为物质,必须符合现在还没有被推翻的万有引力。第二,作为生物,人完全不能摆脱基因和进化双向加给我们的“引力”,你不能随便修改基因,不可能拒绝进化。所以从生物学角度讲,达尔文的进化论仍然是束缚我们生物体的一个最重要的像万有引力的东西。作为物质,我们受到万有引力的吸引,去中心没办法去掉这个引力。作为生物体,要剥夺基因,从进化状态中剥离,根本不可能,否则你就宣称你不叫人了,不叫生物了。第三,人在自然过程中,通过自己的造作创造出了一个复杂体,就是文化。文化靠向心力来凝聚人,小到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大到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都要有凝聚力。如果没有凝聚力,人就如同一盘散沙。所以现在各个国家谋求的独立,其实换汤不换药。独立是用新的中心替换另一个中心,本质上没有变化,是做无用功,白消耗能量。所以由于这三个“引力”存在,任何带有乌托邦性质的,试图彻底摆脱一个中心的趋势,其实都从逻辑上不用自证的。

我们现在除了进入商业社会,消费社会,另外我认为进到了技术决定论的社会,这点非常可怕。任何技术手段大家都认为这是人类最终极的真实,我们丧失了对人类更美好的真正的憧憬,我们让自己陷入到了自我选择的贫困中。

著名AI科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所在的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除了招聘深度学习等领域的工程师,同时也招聘法律、政治、哲学、文学等专业的人员。因为在她看来,人工智能如果最好要能够和人相互理解,那它一定要去理解人的整体,而不是局部。这是一个科学家人文素质的体现。

所以如果前面三个“引力”都在,不可能消失,人的文化现象不可能解体的话,那么中心永远存在。现在合理存在的中心绝对不会让位给一个非中心,这是逻辑问题,不用证明。如果虚拟货币,或者区块链技术,通过匿名来摆脱监管,让美联储觉得它是威胁的时候,美国会旗帜鲜明宣布它非法,或者需要合法受我监管。从这个角度来看,将来无论是比特币还是区块链,它将来的命运非常清晰。

如果要能够贯穿延伸其有效性,只有一个方法,就是被宣称合法,而被宣称合法就意味着被合法的一个中心所确认,这是非常明确的。文化这个复杂体不是那么容易崩解的。

技术决定论的思维其实是对人类文化的本质,人所处的宇宙位置和人为什么在整个漫长进化过程中能跑赢其他同类的最本质的东西的反叛和不负责任。这个不是政治,不是伦理,不是善与恶的争辩,是起码的认知角度的问题。

比特币和区块链的核心是加密。而从今年起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几乎全世界都通过了税务交换协议。现在任何一个人任何一笔在现存制度里的所有资产都不可能逃脱这个税务体系,而美国虽然不在这个交换体系里,它早已经内部实施了,它逼着全世界其他国家实施。这个是明显的违背互联网的匿名得分原则的手段和措施。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在互联网上的这种手段和措施,它的到来是早晚的问题,而不是来和不来的问题。如果一个虚拟的东西变成了一个在主权国家,甚至若干个主权国家,甚至所有现存主权国家体外流动的东西,毫无疑问,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去灭掉它。

这就是它的必然结局,否则的话你的匿名也只能变成非常有限的匿名,必须在我让你匿名,或者我知道匿名背后真正最终受益人和拥有人是谁的情况下暂时匿名而已。所以想摆脱中心化的东西,必须先得到中心化承认,变得合法以后,其价值才能实现。

举一个例子,如果一个实质性贸易被中国拒绝了,你去创造一个更大的市场吗? 所以比特币和区块链可能会通过合法化来融入现有体制之内,但是要取代现在的中心化是不可能的。

如果区块链技术能对你具体业务有实际效益提高,如成本的控制,或者是管理便利的话,你就用它,但是你天天在讲座上探讨这个对人类多么伟大,我觉得你陷入了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浪费精力的事情之中所以现在谈区块链都不是用区块链的,真正做区块链的从来不谈,京东系统和阿里系统肯定在用。

所以,你个人的判断是完全取决于你的认知的状态,你对未来的预测导致你是不是要投资,你是不是要进入。像巴菲特,互联网时代他没投一个互联网但是互联网发展了15年,经过了次贷危机之后,人们突然发现巴菲特仍然是全世界前五强。这就是巴菲特投资的认知和他对价值的判断。

你可以嘲笑他,但从最后结果来看,他仍然有他跑出的概率和强大的可能性,因为他投资进入的状态是他非常清晰的,是批判性清晰的。面对任何现象,比特币也好,区块链也好,你也要采取一种审美状态?你觉得它有价值,你就进去,你就去做,不要听大家都进去了你就进去,大家都不进去你就不进去。一个独特的企业家像艺术家一样,必须通过你的独特思维架构获得你的原创性,这样才能才能在通向未来的过程中不被轻易扭转方向、掉入陷阱,最终赶上时代。

通向未来最关键的是,我们要认清不是所有踏上的车都会在未来停止的,很多车在通向未来之前就已经下来了。你觉得互联网是未来,但你最后没投到亚马逊,没投到Google,没投到Facebook,没投到BAT,没投到小米,你和不投其实没什么区别。

当时团购的时候,如果你都投了,就没投美团,你和没投也没什么区别。AI如果是未来的话,它不取决于你踏上所有奔向未来AI的车,关键是你投在哪辆停在未来的AI的车如果区块链这个技术是未来的话,你现在追问踏上哪个通向区块链未来的车才是停在未来的,这才是最重要的。等大浪潮下来的时候,你发现自己踏上的车全部都停在丰台南站,离终点北京站就差那么一点,那就完了。这是经营企业和投资的全部奥秘。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QQ号
84968829
售后QQ群
116273335
开通VIP

微信扫一扫,或添加xuebahengzige

QQ|Archiver|手机版|网课库网 |桂公网安备 45022102000011号

GMT+8, 2024-12-22 17:10 , Processed in 0.158110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