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库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mito
查看: 1176|回复: 1

【读书视频】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

[复制链接]

7万

主题

560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56251
发表于 2021-11-19 12: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视频】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

这本书的核心是告诉我们说,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样去预见未来,怎么样去让自己变得更灵活,然后怎么样能够对未来有那么一丝丝的把握。其中,最打动我的第一个点,就是它说,你要把对未来的预测,建立在对确定性的追求之上。这句话让我觉得它还挺靠谱的。

比如,贝索斯曾经说过,每天都有人说,未来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那为什么没有人问问,未来哪些事情不会变。我们要做生意,就要把生意建立在那些未来不会变的、确定的事物之上。
比如贝索斯认为,不会变的事,是人们总喜欢买便宜的好东西,物美价廉。这个是人们一定要追求的。所以,他把他的生意的逻辑,建立在这件事情之上。他用这样的方法来预测了未来。
所以,我觉得,远见力这个东西,不管能不能够得到,我们总得努力,总得了解一下。因此,我就打算讲这本书。
孔夫子也说了,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虽然不用对预测未来那么痴迷,但是我们最起码,让自己变得稍微有一点点远见,也有可能会有好处。
第一个原则,叫作从确定性开始。
这个作者,有一次被一个企业家请到堪萨斯去调节他们的劳资纠纷,就是工人们罢工了。这个作者去了以后,发现双方关系很僵。一进去,他说,咱们能不能说点确定的事。
你看,所有人担心的,是因为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不确定的事太多,那么我们先说说,哪些事是确定的事。
确定的事,是你们不愿意失业,你们很多人不愿意去很远的地方。你们觉得,这个代价有多大?这个老板愿意出多少成本?当他把所有这些已经确定的、要发生的事列举出来的时候,现场的气氛莫名其妙地就变得缓和了。就是大家觉得,这些事情是不会改变的。当你把不会改变的事情找到了更多,就找到了这个事情更接近本源的那个实质。最后,很容易就达成了一致。
所以,对于不确定性的过度关注,导致我们会对未来产生很多错误的预判。但是要找出确定性也不容易。
关于确定性,他说,变化分两类:
一类叫作周期性变化。比如说,四季的更替。你看,确定的。天气、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迁徙、经济周期,还有每年打折季、圣诞季、放假,像中国咱们的高考、春运,这些事情叫作周期性的变化。你应该能够预见得到。因为它一定会发生,但是很多企业还会手忙脚乱,当发生这些事情的时候。
另一类叫作线性变化。线性变化就是它朝着一个方向,单方向发生的。
巴菲特做投资,其实核心就是跟这些周期和线性变化打交道。他说,我要学会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你看,这就是周期性的变化。别人恐惧的时候,是说股市已经跌到底了,不行了,这太危险了,没人敢持有股票,全抛掉,于是你贪婪,买进。然后,在别人贪婪的时候,觉得六千点太好了,赶紧追,要到一万点,于是你恐惧,然后赶紧抛掉。说起来很简单,做到很难。
那哪些东西是单方向的线性变化呢?这里边列举出来了包括人的衰老。人是会老的,这是一个单方向的线性变化。然后还有全球人口的增长,数据、信息、知识的增长,全球识字率的增长,专利和新发明数目的增长,电脑运算速度的加快,功能特色的整合以及全球化。就是在他看来说,这些东西就是线性的。它是朝着一个方向去发展的。
而即便是这些线性的发展,也要理解,它还分为硬趋势和软趋势。
什么叫硬趋势呢?硬趋势是一定会发生的事,就是这些东西谁也改变不了。
软趋势是现在看起来很像,但是未来很有可能会发生变化的东西。概率再高,也不一定是定局。
比如说,什么叫猫王谬误?猫王谬误是说,1977年猫王去世以后,全(美)国有很多人模仿这个猫王参加电视节目。后来人们就统计说,每年模仿猫王的人数都在不断地递增,那你假如把模仿猫王的趋势拟合成一条曲线。你会发现说,这是一个趋势:这么多人都在不断地模仿猫王。
假如根据这个线条一直往下走,走到2000年,那么全美国三分之一的人都在模仿这个猫王。这是一个很荒谬的结论,事实上,根本没有发生。但是在刚开始的头几年看起来,似乎大家都在模仿猫王,越来越多。这叫作猫王谬误。
如果我们把一个软趋势当作了一个硬趋势,我们就会出现猫王谬误。我们会认为说,它一定会出现,但是它往往会给我们造成误判。
那反过来什么是硬趋势呢?
比如说摩尔定律。就是当人们发现说,这个计算机的芯片会变得越来越快以后,这就是一个硬趋势。然后它就在不断地变快,这么多年来一直都在变快。
还包括最精彩的一个案例,就是婴儿潮。婴儿潮是什么呢?就是二战以后,大量的士兵回到本土,然后和平来临,这时候生了大量的孩子。那个时候是婴儿潮。这个不光是美国,中国也有这样的婴儿潮。而这个婴儿潮一次一次地给社会造成冲击,但是似乎总是预测不到。
在美国,2008年1月1日零点一过,婴儿潮一代第一次有人满了62岁。这代表什么?他们可以开始领社会福利金了。当年约有320万人满62岁,大约每小时就有365人。现在社会安全局已经有5000万份申请。到2030年,人数将达到8400万人。美国联邦医疗保险的受益人数将从4400万增至7900万。届时,每两个工作人口,就必须养活一个退休人口。这个比例在1945年是45比1。
你想想看,1945年的时候,是45个工作人口养1个人,而在2030年的时候,是两个工作人口养1个人。这就是一个硬趋势,这是一定会发生的。因为婴儿潮的人已经出生了,并且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们变得越来越老,这个你应该能够预见得到。但是很多统计部门,很多做这些工作的人预测不到。
然后7800万婴儿潮人口,在50年代的时候,让幼儿园措手不及,就是没有准备足够多的幼儿园。在60年代的时候,让大学措手不及。
如今同一批人涌入医疗体系,医疗体系无法招架。再不理会这股趋势,10年后,医生、护士绝对不够。同时,美国的退休金计划、联邦医院保险、医疗保健和社会安全局的经费都少得可怜,资金缺口如何填补?
婴儿潮人口步入老年,医疗需求增加,这是硬趋势,因为人口数据固定。预计医护人员短缺,这是软趋势,因为可以采取行动改变。
你看,就是他虽然提到了医生和护理人员,可能会不够用,但是你注意,这是一个软趋势。
如果我们现在开始努力,开始培养,开始引进,那很有可能是够用的。它未必一定会发生。但是婴儿潮的这些人变老了,这是一个一定会发生的事。根据这些东西,容易找到这些硬趋势。
比如说,这个作者曾经在1993年的时候,就预言说,一定会出现一家网络书店,而且可能是一家独大的,就是让所有人在网上买书。那时候,还没有当当、亚马逊这样的机构。但是他就看到这个趋势说,书是特别容易在网上卖的,而这个技术能力一定会实现。这就是来自于对于科技的认知,然后加上人口,你就能够判断出很多硬趋势来。这是第一个,我们要从确定性开始理解未来。
第二个原则叫洞察先机。
举了一个例子说,2004年12月26号印度洋海啸的时候——大家知道那次很厉害,死了很多人。
结果这次灾难发生的时候,竟然有三个地点伤亡很小,几乎没有死人,全都撤走了。没有人预告,没有人通知。大家收到的新闻是一样的。但他们竟然撤走了。原因是这个地方有人观测到了海水突然往后退。就是海啸之前,海水会退回海里,就唰一下退到海里。没有经验的人跑去捡贝壳了,很多没有经验的游客,小孩子,哇,那么多的鱼,快捡。你想,海水猛地退,那不都是鱼吗?!鱼和那个贝壳在海岸上,去捡。这些人全死了。
这些有经验的当地渔民,一看到海水全部退走,说快撤,然后带着大家就往高处跑,全活下来了。这就是洞察先机,是一种能力。就是如果你具备一些洞察先机的能力,你就可能会少很多的损失。所以,生活不只是处理危机,更应该学会的是把握契机。
把握契机的方法是停、看、听。比如,你过那个红绿灯道口的时候,你能先停一下,看一看,听一听声音。我们在生活当中,也要经常性地能够停下来,看一看,听一听,吸取一点信息,留下一点时间,做一些对未来的思考和判断,而不要闷着头一直做事,根本不看任何周围的状况和端倪。
有一个方法推荐给大家,叫作未来标杆学习法。作者说,不要学习标杆。
比如说,你是一个造汽车的人,你要学习丰田汽车。完了,等你学会了,丰田汽车已经不是这样了。所以,你永远跟不上,永远被人甩在背后。所以标杆学习法,他认为不靠谱。
应该用的方法是什么呢?未来标杆学习法,就是你既然想学丰田,好了,你问问自己,五年以后,丰田会是什么样,然后发动大家去研究资料,讨论,最后头脑风暴,得出说,四到五年以后,丰田会怎么做这样的结论。这时候,就是我们在做那个停、看、听的工作。你在认真地为未来进行思考,所以,针对你的行业当中最先进的那一家,你去思考它五六年以后在做些什么,很有可能给你带来超越性的方法。
这里边,作者提出来一些在未来,他认为应该会发生的一些趋势。比如说,去物质化。去物质化就是各种各样的东西,将来可能会变得更小,更轻,甚至消失。
你看我们现在一部手机,已经让多少东西消失了。过去我们常用的那些指南针、收音机、录音机、BB机都没有了,都消失了。所以,更小,更轻,进而消失,这可能是一个趋势。将来很有可能,手机就在手肘这个地方,点一下皮肤或者都不用举手,拿耳朵直接听就可以,这是一个方式。
第二个叫虚拟化,就是模拟,甚至人们可以去享受这个虚拟的环境。你看我们现在的孩子们所获得的很多享受,跟我们大人是完全不一样的。就是大人不能够理解孩子给手机游戏充值。
你看,我们就不能理解说,身边很多朋友的孩子充了几千块进去。我说,你买啥,买什么东西呢?他说,买个皮肤。
啥叫皮肤啊?就是我在里边那个样子,我看着好看一点,或者我有辆车,然后那个车变得不一样。
我说,那有啥用呢,跑得更快吗?他说,也不是跑得更快,就是酷。这就是追求那种虚拟的享受。所以,未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追求虚拟的享受,追求那种模拟的生活,第二人生这样的东西。你可能会生活在另外一个虚幻的空间当中,去获得这样的满足感,这是他认为的一个趋势。
还有一个叫作移动化。甚至那天,一个很著名的互联网公司老板宣布说,别上班了,你们就在家待着。很大的一个公司说,你就别来了,我觉得你们在家待着效率挺高的,而且还省了很多钱,把办公室租掉就完了。这就是我们说,移动化的这种办公。无线技术的发展会带来的这种趋势。
那各位可以延伸下去想一想:如果真的移动化会是一个趋势的话,会催生哪些服务呢?这些人不去上班了,在家里边待着办公,那么他需要些什么呢?他可能会愿意买些什么东西呢?不要只想到外卖,可能还有别的东西。总之,会有很多相应的改变。
那省出这么多的时间能干些什么呢?他不需要通勤了,不需要花那么多的力气走在路上了。他能够拿这些时间,来再做些什么东西呢?这都有可能是未来创新的基点。
然后是产品的智能化,就是更多的传感器所形成的物联网的状况。另外,还有网络化、互动化、全球化、汇聚化、光子革命、量子计算机这些东西,都是在我们能够看得到的时代,一定会出现的东西。
这个作者,最后总结说,有三大数字化油门。就是你要理解数字化对世界的改变,三大油门持续在那儿踩着的、往前加速的东西。
第一个,就是运算处理能力的速度。因为芯片在不断地变得更强,所以,运算的处理能力就是会越来越快,是指数性的增长。
第二个,带宽会指数性的增长。
第三个,存储容量。
就是这些东西,我们当年如果攒过电脑的话,你就会知道这三个东西是电脑里边最贵的那三样,今后就越来越便宜,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厉害。这是洞察先机这一章,我们得知道说,世界上在发生些什么事。所以,大家没事可以去多听点科技的讲座,多去了解一些科技的前沿在研究些什么东西。有些科技可能能够成为应用,有些不会,有些是失败的。但是没关系,我们得知道说,大概的那个方向在哪儿。
第三个原则,就是要接受变革。
变革是什么呢?变革是彻底的或者巨大的改变。一个组织如果没有变革,或者一个人如果没有变革的话,那一定是有生命周期,继而就衰退了。
像苹果在1996年的时候,所有的杂志刊登出来苹果的大幅照片,标题基本上就是苹果大势已去,说这公司已经没戏了,这个公司越来越糟糕了等等。所有人都对苹果的未来根本不看好。
但是2001年的时候,乔布斯突然拿出了iPod,这就是变革。如果不去做这样巨大的变革,这家公司可能就随着这个生命周期,就不行了。所以,在很多变革的时期,不要去期待复苏。因为历史只会前进,因为历史永远都是突跳的。历史不是缓慢地前进,历史的变化都是随着黑天鹅事件,一次跳一个台阶,一次跳一个台阶这样跳过去的。
所以,你能够做的事情,不是等待复苏,而是跟着往前走,赶紧前进,赶紧换你的方式。接着想办法,让你适应下一步的科技环境,下一步人们的生活习惯、时间分配等等。然后对根本性的变革,需要有一些预期,就是确定哪些是根本性的变革。
我们讲过一本书,收听量不大,我觉得很可惜,但其实那本书很好,是里夫金的一本关于未来的书,叫作《零边际成本社会》。
那本书就告诉我们说,现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你凭什么说现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呢?你得考虑能源问题,你得考虑物流问题,你得考虑信息流的问题和生产方式的问题,就是这四个东西的特征,决定着你的工业时代的特点。无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都是在这四件事上发生了本质的改变。所以,现在我们要去看,这个根本性的变革。
比如说,我们现在的能源问题,就是人类究竟该怎么样解决能源问题?人们究竟是用太阳能、用风能、核能、潮汐能,到底是用什么东西来解决我们未来的能源问题?
我个人读了里夫金的书以后,我会觉得更大概率可能是太阳能,就是太阳能洁净能源。大家说,太阳能其实也很贵,太阳能面板也会有污染等等,一系列这样的问题。但是你知道它符合摩尔定律,就是它在不断地变得更便宜,不断地变得更环保。科技性的东西的好处就在这儿。它的成本会变得越来越低。这是我们说能源。
还有医疗、智能医疗的问题。我们能够看到的未来,就是人工智能一定会参与到医疗当中来。我已经亲眼见过,人工智能给人看脑部预判你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那些算法。不是看片子,不是我们说,拍一个非常清晰的片子这么去看,而是人工智能会根据你的血管走向,去判断你的什么地方出现什么样的障碍。
然后预防性医疗、生物识别,还有辅助医疗等等,这些东西都会慢慢地进入到我们的生活,逐渐地改变我们的人生。
你今后去医院看病,可能根本不需要拿病历,就是你的手往那儿一放,就知道你是谁,就知道你过往所有的病,一个大数据跟着你。这就是未来的医院的变化。
而我们将进入Web 4.0的时代。什么叫Web 4.0?
这个要先普及一下什么叫Web 1.0?Web 1.0的关键活动是搜索。它的体验是访问信息,就是我们当年在用谷歌,最早的是用杨致远做的雅虎搜索。
Web 2.0是内容共享、社交网络,这叫Web 2.0。
Web 3.0是沉浸式体验、3D体验,就是你能够带上那个眼镜,沉浸在这里边有3D感觉的这种东西。
什么叫Web 4.0?Web 4.0是智能化和个人助理,就是跟钢铁侠一样,你只要说贾维斯,我要吃饭,它给你订来盒饭这样。这就是未来会出现的状况。
我前一段时间,不是跟李彦宏做了一个直播嘛。然后我们就聊起了人工智能的话题。李彦宏说,未来每个人都有一个这样的东西,有可能是小度,有可能是别的什么人工智能品牌。你只要叫它,它能给你解决大部分的问题。
比如,孩子辅导作业,它肯定全会。然后你找路,你要干什么,不用跟着你,没有东西,去物质化的。它就是一个软件,可能在你的手机里,可能在你的身上,某一个芯片里边带着。想问什么就只管问它,它就帮你做了。这就是我们说未来可能会出现的,这种根本性变革的一些预期。
这个作者讲,这里边有两条黄金法则。我没太理解,我不知道他这两个黄金法则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但是听起来很酷。
他说,第一条,只要有可能,必将会实现。第二条,叫作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做。
所以,你在预测未来的时候,这两条原则可能会给你带来影响,大家可以自己判断。
第四个原则,叫作跳出你所面临的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解决一个高难度的问题,答案一定不在这个问题的层面,就是你必须得上升到另外一个层面,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而解决一个问题最好的方法,是使它不再成为一个问题。这就叫作解决问题的方法。
你不理解,我问你,丢自行车是不是一个问题?我们过去——我在中央电视台的时候,经常会收到很多人写过来的信,说我发明了一种防盗锁。这个防盗锁有多高级,多厉害,这个能够彻底解决丢自行车的问题。你看,当一个发明人执着于解决丢自行车问题的时候,他所做的所有的努力,都是在研究这个锁子怎么变得更厉害。但是有了共享单车以后,你随便拉一辆车就走,就骑,就行了,就这样。这就是让一个问题不再成为问题,解决了它。
所以,爱因斯坦解决科学问题,就是给我们整个上了一个层次,让你发现,原来重力的问题,是可以这样理解的,就完了。
所以,我们要想对未来的很多问题得到解决,就得能够学会跳出这个问题。
比如说,1865年的时候,英国有个学者叫杰文斯,这个人是很有名的学者。他做了一个预测性的研究,写了一本书当时轰动一时,叫作《煤炭问题》。因为你知道,推动工业革命的是煤炭,天天烧煤。然后杰文斯,就简单地算了一下这个耗煤量,说完了,要不了多久,地球上的煤就完了,就采光了,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全部回到蛮荒时代。然后这本书造成了极大的恐慌,煤价也跟着疯涨,就是大家觉得这个煤肯定不够用。结果现在你看看,大家改了汽油,这就叫作这个问题本身不再是问题了。所以,我们得能够学会跳出问题来看待。
礼来制药在1999年的时候,面临过一个问题,就是它们的一款爆款要到期了。专利到期对于医药公司来讲,是断崖式的灾难,就是它这么多年来一直都在收百忧解这款药的专利费。这就意味着一年几十亿美金的收入会突然之间消失。
你想,对一个公司来讲,几十亿美金的收入突然消失,多可怕的一件事。然后,他们的办法是什么呢?就开始花了大量的力气投资研究新药,研究新配方,攻克那个新配方的东西,结果效果不甚显著,就是始终研制不出来新药能够替代这个百忧解。
后来,这一帮管理层突然之间灵光乍现,把这个问题放在了一边,说我们自己的科研人员,估计研究不出来。这太难了怎么办呢?悬赏,就是面向全球悬赏,说谁能够帮我们解决哪些分子的问题,我们就奖励他多少多少钱。
结果很快找到答案,很快就解决了这些问题。这就是完全换了一种思路,而且这个方法被大量的药厂后来模仿和学习。就是用这种众包的方式,用全世界的人一块儿来做的方式,更有可能攻克那些意外的难题。
我们在竞争当中,是什么使得我们特别专注一些钻牛角尖的问题,就是当这个世界上是靠融资时,投资人要看项目,然后拿很多项目在一起对比,大家在一块儿竞争导致视觉窄化。然后使得我们觉得这个问题,就是焦点性的问题,但实际上很有可能你放手以后,觉得这个问题并不重要。你不跟他们去竞争,你做另外一件事情,能够起到一个更好的效果。
那怎么才能跳出这个视觉窄化呢?有一个工具给大家,叫作剥洋葱法。
剥洋葱法,就是当你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不要着急上手去解决这个问题,而是要去剥这个皮,问实质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看到了下一层,再问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能不能够再解决一层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小孩成绩不好,这是很多人都关注的话题。大量的家长根本不剥洋葱,大量的家长说,你成绩不好直接报班,多简单。数学不好报数学,语文不好报语文,就这么简单。
那假如你能够好好地剥一下这个洋葱,去思考一下:为什么成绩不好,原因是什么,影响有多大,是不是成绩不好就不行,一点点剥,剥到最后很有可能是亲子关系,很有可能是你们家的家庭氛围,或者这个孩子可能有别的特长,能够干别的事,都有可能。但是我们面对问题,好多人的特点就是迎难而上,第一时间冲上去先解决问题,根本不去思考这个问题背后到底是什么东西。
甚至我们不说亲子关系吧,就有可能是这个孩子的某个知识点不牢,导致他后来一系列东西学不会。那你如果真的能够剥到那个知识点上,把那个东西补上就好了。但是我们就用题海战术,不断地在那儿刷,甚至骂他,让这个孩子丧失对学习的信心。这就是家长思维不够深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整个家庭都跟着一块儿变得更累。
甚至我们还可以直接跳到终点线。什么叫直接跳到终点线?这个作者,有一次给自己放了一个大假。他说,我要去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然后决定到非洲大草原上去玩。一路上那个导游,带着他拿着刀砍那个丛林钻过去。他觉得这次真是够荒蛮了,终于到了无人的地方。
结果走出来以后,豁然开朗,一个大草原。草原上有马赛人,他说,诶,原始部落,准备跟那马赛人拍照。拍完照以后,马赛人从口袋掏出个手机说,帮我也拍一个——马赛人也带着手机,帮我也拍一个。他一下子觉得说,怎么这儿还有手机呢。
人家马赛人就属于跳过了你所有的中间的阶段——什么电话、传呼机,什么都没有,我就直接上手机。因为已经有运营公司把基站架到了非洲草原上,就是用那种微型基站。这就叫作一步迈到了最后的终点线。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小心的是叫作遗留系统的诅咒。什么叫作遗留系统的诅咒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就是伦敦你觉得应该算是工业革命最早的发祥地,但是伦敦在整个欧洲,是最晚用上电灯的城市——大城市里面最晚用上电灯的。为什么呢?因为伦敦最早拥有了燃气灯系统,伦敦它有钱,它比别的城市发达,有钱了以后花了大价钱,给全市装上了燃气灯系统,家家户户门口都有燃气。嘭,打开,晚上灯就亮了。
所以,当巴黎被电灯点亮的时候,当罗马被电灯点亮的时候,伦敦不为所动,说我们有燃气灯系统,不用这个。这就叫作遗留系统的诅咒。
要想理解清楚这个东西,你一定要去听我们讲另外一本书,叫作《创新者的窘境》,里边说,老系统会对新系统进行绞杀。因为你会影响我继续的生命力,我还要获利,我们要小心这个东西。
那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就具有后发优势。我们没有前面那么多的阻碍,我们有可能一下子进入信息化的时代。
所以,中国在互联网的应用方面,你现在在全世界各地旅游,没有中国这么方便。这就是我们叫作后发优势。
而我们在生活当中,往往会容易陷入到稀缺性的思维定势,就是当你执着于某一个问题时,你就会陷入到稀缺性的思维定势。你觉得我必须得赢,我得跟他争这个东西,争不下来的话,就代表着输。
但实际上,如果你能够打破稀缺,你能够用富足的心态来看待这个世界的话,很多时候合作创造的价值,要比竞争创造的价值大得多。
所以,当你能够抛开你所拥有的这个问题,跳出你的视觉窄化,不是就执着于那么几件事,非得盯着它,跟它死扛。很有可能这个事情,没有你想的那么累那么难,这就是你轻松的地方。
第五个原则,叫作反其道而行之。
反其道而行之,就是别人都这么做,我试试看不这么做。这是一个很有效的应对未来的方法。这个作者,有一次跑到公立学校。这个公立学校特别缺少经费,那他被请去了以后,都跟他抱怨,说重视不足,不给钱,没有经费。你知道,公立学校的思维定势是什么呢?就是申请经费。因为我们是公立学校,所以我们就申请,申请,使劲申请,上面就是不给。
这个作者就问他们说,咱们有什么资源呢?说我们能有什么资源,我们不就是教室、破电脑,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这个作者说,咱们那可不是破电脑,咱们学校几千台电脑,能不能拿出来挣钱呢?然后这帮老师就开始群策群力地想,后来想到了一点什么?他们附近有一大药厂,你知道药厂,在研究一个分子的时候,是需要极高的算力,要租很多的运算空间,然后他们就把这个电脑租给药厂。
你想,孩子用电脑的时间很短,孩子只要不上课的时候,几千台电脑全部联网,交给那个药厂,由药厂来运用他们的空间计算那个分子,等于把这些电脑拿出来挣钱,就弥补了一大块经费的缺失。这就是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能够帮他去解决公立学校经费不足的问题。
他这里边举了很多有意思的例子。就是创新这个事确实是很有趣的话题。
像卡骆驰,我们用的Crocs那种鞋,弄很多窟窿眼,还漏水,结果竟然能够卖得那么火。
还有一家公司我特别喜欢,叫作zappos。zappos也是一个电商公司。这公司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儿呢?我们平常招人的时候,我们都生怕别人不来,我们招完了人,都跟他讲这公司很好,你要留下来什么的。这个zappos招人,让你来实习一个月。实习一个月以后说,你现在可以选择不来,你如果不来的话,我给你发2000美元,就是你要不来,我奖励你2000块钱,你要不要走。就会有人动心,说那我拿钱了,真拿钱走了。
但是这时候你发现,能够拒绝2000块钱再进来的人,完全不一样,这个很有创意。他竟然用这种赶别人走的方式,拿钱诱惑别人走的方式,来筛选最想来干工作的人。这就是与众不同的方法。
这一章做了一个总结,他说,怎么能够做到跟你的竞争对手不同?
第一,列出你的竞争对手正在做的所有事,逐一检视,自问:我怎样才能反其道而行,可以抢占先机?别人都在这么做,我试试看,能不能不做,
第二,你所在的行业的主流思想是什么?反向思考,寻找机会,跟它不一样。
第三,将目标细分,审视各部分,问自己: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够将其中的一个步骤、一个部分,或者一个因素反其道而行来取得优势?
第四,列出你所在的领域里所有人都在从事的关键要素或步骤,逐一检查是否有创新的方式,有没有办法做与其他人完全相反的事?
第五,合作能创造更大的蛋糕。看看你现在的工作,问问自己:有没有方法可以与其他人合作,让工作变得更有成效。这就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原则。
第六个原则,叫作重新定义和再创造。
变革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因为这个世界变是唯一的不变,然后重塑自己再创造,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当作者不断地在跟别人上课,强调这件事情的时候,有一天,底下有一个人站起来发言说,您老讲创新,讲得这么热闹,我们是个卖空调的,空调就是空调,这有什么好创新的?
你看,就是我们在生活当中,为什么像格力电器、海尔这样的公司,股票相对稳定得多?!我跟很多研究这些经济的人讨论,说因为他们做白色家电。白色家电的特点就是替代得缓慢,你很少会冒出一个白色家电的品牌,突然之间把海尔和格力都颠覆。
手机不行,手机这玩意替代得特别快,就是不知道哪一个人突然冒出来说造手机,这个手机就颠覆了。所以,他说空调就是空调,有什么好创新的呢?!
那这个作者就问说,那你说酒店是不是酒店呢?酒店也是酒店哪,但是为什么会有Airbnb(爱彼迎)这样的东西,彻底地颠覆了酒店。那出租车是不是就是出租车,交通就是交通?为什么会有滴滴、会有Uber。然后电影院就是电影院,那为什么会有Netflix(奈飞)这样的公司?!
甚至你说读书,不就是读书吗?印刷,出版,几百年的行业了,为什么我们会听书,为什么会创造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这都是因为带宽在发生变化,计算速度在发生变化,传输的效率在发生变化。
这些大的背景的科技在发生改变,才提供了这样产生巨大变革的可能性。所以,任何一个行业,总有创新的机会。
然后也要去想想,能不能创造一些不去竞争的思维。
比如说,有一个全世界很著名的老牌书店叫巴诺。巴诺书店在一开始的时候是统治性的,就是它是最大的书店。结果,当亚马逊起来以后,大家说巴诺书店完蛋了,巴诺书店肯定要倒闭的,这个亚马逊卖书的量那么大。
你说,如果巴诺书店非要跟亚马逊竞争卖书,我估计是赢不了,因为它成本太高了,它有线下店,有装修。后来,巴诺书店整个转型。
我现在去国外,经常可以看到巴诺书店活得很好。它给自己重新定位,变成了一个看书的地方。所以,它重视装修,做了很多的座椅,让你很舒服地坐着拿起一本书,可以看一天,可以喝咖啡,可以吃东西。这时候整个书店的性质,从过去的仓库式的,让大家选书、买书的这么一个结算性的地方,变成了像休闲的咖啡馆一样的地方,完成了转型。
我们做樊登书店,我们的口号就是一间樊登书店,点亮一个社区。我们不把樊登书店开在最贵的、奢华的地方。我们就是放在社区里边,让你能够去上自习、读书,然后聊聊天、交朋友、听听课,变成一个社区的学习中心。这就是不用去竞争。你不用去争那个最繁华的地方,不用去争那个最贵的租金,换一种不去竞争的思维。
创新一定要能够打破稀缺思维。稀缺思维就会导致我们特别喜欢竞争,但是有富足(分享、共赢)的心态,你才能够发现说,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找到很多的方法解决很多过去看起来不可能解决的问题。
有一个医院就发现,护士工作整天被人打断。后来大家去观察,就发现打断护士的是什么人呢?就是那些患者家属。患者家属一会儿过来问,这个该不该换啦,那个该不该到期啦,那个怎么怎么样,就是一个劲儿地问各种各样的问题。
后来,大家说,这怎么解决呢?有人发明了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给这些患者家属发一个BB机就完事了。发一个BB机放在那儿,然后响了你就来,没响就没事,就解决了。就像我们现在去很多地方吃饭,给你发一个震动器。震动器吱一响,过来端饭,又不用排队,不用生气,你可以享受很好的环境。
所以,只需要有那么一点点变化,就可能解决了过去的老大难的问题。
认清楚你的核心优势,沿着你的核心优势去进行创新是有效的。这里边有一个例子,小朋友们会很喜欢。
1889年的时候,京都企业家山内房治郎创立了一家公司,出售精湛的手工制作的日本传统纸牌“花札”。
1929年,他光荣退休,业务传给了后代来运营。他的孙子叫山内溥,在20世纪50年代访问美国,成功拿到了授权,让他能够把迪士尼人物放在纸牌上。
60年代,他开始进一步尝试组建了出租车公司、连锁酒店、生产方便米饭的公司和电视台,但都无疾而终。他不停地尝试,最后转到玩具市场。
1977年,他聘请了一位叫作宫本茂的年轻学生,帮他开发一些新产品。如果你不熟悉这个名字,可以问问你的孩子。宫本日后研发了许多畅销的游戏,包括《超级马里奥兄弟》《大金刚》和《塞尔达传说》等等。
如今山内溥是日本最富有的人。他的公司拥有超过850亿美元的市值。这家公司叫作任天堂。
任天堂早期是生产纸牌的。这么一个纸牌公司,它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娱乐(基于经典角色的游戏)。它其实一直在给大家提供娱乐,然后到最后这个娱乐逐渐地变成了游戏,就是这么来的。这是沿着核心优势去创新的一种思路。
还有一个,就是你要能够打造出来自己的与众不同。这里边这个案例让我觉得很震撼,说有一对美国夫妇,是那种二手房中介,就是替人看房子,然后卖房子的这么一个中介。夫妻两个人一年销量5亿美金,就是一年的房子成交量是5亿美金。那平均算一下,就是说他一年要产生250单。一年才只有365天,卖房子要成交250单,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个数据。
后来,大家就研究说,这俩人怎么做到的?都是房产中介,别人一年开10单、20单就不错了,你搞几百单,怎么做到的?这个莉莲说,很容易,我们就是替客户着想。
怎么替客户着想呢?这个莉莲,有一次到英国旅游,发现有一种出租车——大家见过吗,是那种大个的出租车,有点像越野车,但不是越野车;两厢的,里边的那个座位,是面对面坐的。她一进到那个出租车里边,立刻产生一个创意,说这个出租车用来卖房子太合适了。
因为你知道,如果你坐普通的轿车卖房子的话,中介一般是坐在前排,后边是客户,你得这样扭头跟他们说话。不舒服,话也会变少。所以,她就专门买了一台英国出租车,拉回美国,停在他们的社区里边。只要来了客人,上车坐她对面,她倒着坐,坐在那里边,然后跟人家解释。客户的体验马上觉得不一样,觉得有意思,这个中介是这样的。这是第一个与众不同。
第二个,她观察很多人买房子,都是中产阶级要改善住房,包括很多这个全世界各地的人去那儿买房子,是要孩子上学。然后她就把所有她卖的房子周围的学校全部都打通了,认识入学的各种条件什么的。然后看房子的同时,跟他介绍附近的学校,哪个学校能干吗,我怎么帮你入学,打消了大量买房的人的顾虑。
第三个,很多人不买房的原因是怕麻烦,搬家费劲。她说,搬家的事你根本不用管,你买完了房子我替你搬家。她组建了一个小小的搬家团队,负责替人处理搬家问题。
搬家问题解决了,上学问题解决了,这两个人还这么靠谱,所有的她的那个个人空间,网站上,全部是世界各国的语言,你都可以选:英文、中文、阿拉伯语、意大利语,你都能够看得到。所以,非常国际化。
你看,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工作,就是一个房产中介,它能够一年做到5亿美金的营业额。夫妻两个人,就是夫妻店。
所以,我有一个预测。基于这本书,我们预测说,未来个人的力量将变得越来越大,就是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超级个体。因为科技,互联网给个人赋能太厉害了,让每一个个人能够得到不断地复制。像这样的房产中介,一年卖5个亿的——它这是美元,相当于几十个亿的人民币的成交额的,会变得越来越多。
所以,大家可以努力做一个这样的超级个体,这是第六个原则。
第七个原则,叫作主导未来。
主导未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得知道,如果你想知道未来,你首先得知道你的梦想是什么。有点像参加选秀节目。如果你不知道你的梦想是什么,预测未来对你来讲是没有意义的。
这个作者说了一句话,我觉得特别有说服力,他说,即便是同一支股票,每天都有人买,有人卖。你说,大家判断准确不准确,同一支股票,你觉得,哇,终于抄到了,这股票太好了,到底了,我来买。
你怎么能买着呢?你买着的原因是因为有人卖,就是这么一个东西,有人判断它好,有人判断它不好,核心原因就在于,我们对于未来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我们看待未来的眼光是不同的。
作者有一个朋友出车祸,然后就是瘫痪了。瘫痪了以后,大家都很难过,去安慰他,说你这个不容易。结果,这个朋友就讲了一句话,他说,其实没什么,因为我原来未来可能有10000种可能,现在减少了大概1000种,我还有9000多种可能。9000多种可能你要想都实现,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虽然我瘫痪了,我不要整天只盯着我那1000个不可能的事,我要盯着我还有9000个可能的事。这就是我们看待未来的方式是不同的。
所以,你的教育愿景、你的工作愿景、你的家庭愿景,你如果不能够把这些事想明白,你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想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样的贡献,想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当中,如果你不清晰的话,那么,预测未来跟你无关。我们只能够期待任何一种未来的发生。
如果你确定了这些愿景以后,就是要学会快速失败,然后合作,信任,以更人性化的方式工作。
最后有一个建议,我觉得挺有道理的,大家有机会可以试一下,叫作每周一小时的明日实验室。
什么叫每周一小时的明日实验室呢?就是你每周拿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思考一下关于未来的事情就好了。
思考你未来的人生,思考你未来的工作。你的工作还能够怎么样做得更好,或者有没有更多创意的可能性?不要多,每周只需要一个小时,做做这样的事情。
最起码能够做到停、看、听这三招,能够找到先机。当你看到海水退去的时候,你能够告诉自己说,是不是海啸,这叫洞察先机的能力。
所以,我们号召大家,可以拿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想一下未来的事,而不要整天陷入在生活的各种问题当中,无法自拔。当你整天陷在问题里的时候,你只能够被它引诱得视觉窄化去处理那些问题。
实际上,很多问题的答案,根本就不在这个问题之内。跳开这个问题,可能更广阔,更轻松地能够获得一个更好的答案。
对于未来的预测这件事情,我们能够把它概括成七个原则,实际上有可能是过度地简化了。所以我要再次强调,未来非常难以预测,不要把自己的人生,建立在对未来的预测之上,不要去相信很多的预测未来的大师。但是不排除,我们可以对未来进行思考,我们可以更多地去了解未来。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回帖

4万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41601
发表于 2021-11-20 17: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QQ号
84968829
售后QQ群
116273335
开通VIP

微信扫一扫,或添加xuebahengzige

QQ|Archiver|手机版|网课库网 |桂公网安备 45022102000011号

GMT+8, 2024-12-23 09:24 , Processed in 0.130411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