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库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mito
查看: 1482|回复: 7

【好书精读】离经叛道深度阅读付费音频

[复制链接]

7万

主题

560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56251
发表于 2018-5-4 08: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好书精读】离经叛道深度阅读付费音频
内容简介  · · · · · ·
如果当初为数不多的那几个人没有听从内心的反叛直觉,美国或许根本不存在,个人电脑可能还未普及,我们大概还坚信太阳是绕着地球转的。
人们习惯性地认为,只有一些人会产生重大影响,大多数人终将平庸。然而,那些打破常规、改变世界的人其实和你我并没有太大不同。林肯并非生来更具创新精神,也并非更有勇气应对争议。正如思想家杜波依斯所评论:“他是你们中的一员,但他成为了亚伯拉罕·林肯。”
由此可见,离经叛道不是一种天生的特质,而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影响世界也并非少数人才能达成的成就,关键在于当我们勇于创新时,我们是否兼具谋略。
如何才能减少预测失误,把赌注押在真正有潜力的想法上?说给谁听、如何说,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而非惩罚?什么时候是行动的最好时机?如何在敌方阵营中培养盟友?以及,该怎样管控自身的疑虑和恐惧,又该怎样打破周围人的冷漠?
一群有趣、有胆、有谋的创新者,在作者的旁征博引中纷纷登场。希望他们的故事和作者与众不同的观点,能激励更多人在离经叛道的路上,妄想不灭,有勇有谋。
作者简介  · · · · · ·
亚当·格兰特(Adam Grant)
沃顿商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连续四年被评为“沃顿最受欢迎的教师”,位居“全球25位最具影响力的管理思想家”之列,并入围《商业周刊》评选出的“40位40岁以下最优秀的商学院教授”。
他是谷歌最推崇的组织心理学家,长期担任谷歌公司、强生集团、高盛集团、皮克斯动画,以及联合国和美国海陆空三军的资深顾问及演讲嘉宾,并作为“青年全球领袖”受邀出席世界经济论坛。
他还是《异类》作者马尔科姆“最欣赏的社科作家”。作为《纽约时报》专栏撰稿人,他三度成为最受读者关注的作者,并登上《纽约时报》的封面。处女作《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Give and Take)为《纽约时报》超级畅销书,同时被亚马逊书店、苹果公司、《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推荐为“年度最佳图书”,被《财富》杂志以及《华盛顿邮报》评为“必读商业经典”。本书是他的第二部作品。
目录  · · · · · ·
推荐序——谢丽尔•桑德伯格(Facebook首席运营官)
第一章 创造性毁灭:违背常规的风险
为何风险就像股票投资组合
打破默认的规则
雄心壮志的两面性
第二章 盲眼发明家与目光狭隘的投资者: 识别原创想法的艺术和科学
在创意的钢丝绳上漫步
亲吻青蛙
原型的囚徒和目光狭隘的偏好
经验是一把双刃剑
直觉的偶然性,又或史蒂夫•乔布斯错在哪里
激情的风险
如何尽可能地选对创意
第三章 孤立无援:向上级说出真实想法
没有地位的权力
迈出最差的一步:赛瑞克效应(The Sacrick Effect)
陌生产生轻视
在离开之前放弃
发声+女性身份,双重少数身份带来双重风险
未选择的路
第四章 急躁的愚人:选择时机、战术性拖延和先动劣势
另一个达芬奇密码
拖延的纪律
自由飞翔和祈祷
开拓者和定居者
创造力的两个生命周期:年轻的天才和年长的大师
第五章 金发姑娘和特洛伊木马:创造和维护联盟
微小差异的自我陶醉
温和的激进分子
与敌人、而不是友敌结盟
熟悉产生美
西部是如何胜利的
携手前进:在冲突阵营之间结成联盟
第六章 给叛逆一个理由:兄弟姐妹、父母和榜样是如何影响你的创新性的
生而反叛
选窝(Niche Picking):不争之争
父母管得越来越松
伟大的解释
不受待见的人:为什么名词比动词好
为什么父母不是最好的榜样
第七章 再议团体迷思:强文化、狂热崇拜和魔鬼拥护者的奥秘
蓝图中的螺丝钉
成长的烦恼:忠诚度文化的弊端
“不同凡想”文化
你所知道的魔鬼
找到一只能煤矿中报警的金丝雀
当原则发生冲突
真相大白的时刻
移动者和塑造者
第八章 逆流而行并保持稳定:管控焦虑、冷漠、矛盾和愤怒的情绪
负面思想的积极力量
不要放弃信念
外包激励
少数的力量
燃烧的平台
表演必须继续
火上浇油
采取行动,产生影响

博学商学院精读概览:
今天我给大家讲的一本书叫《离经叛道》,它的副标题是《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如何改变世界》。作者亚当?格兰特是沃顿商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也是很多国际大公司比如google啊、高盛、皮克斯这些公司的资深顾问。《离经叛道》这本书有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作者分析了很多商业世界中的现实案例,并且引用了很多前沿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一个人怎样才能产生创新的想法,并且成功地推销和实施这些想法,进而改变世界。
这本书里有很多精彩的观点,其中有不少是反常识的,也就是说跟很多人想得不一样,比如说,亚当?格兰特在书中提出,在从事一些富有创造性的事情时,拖延反而是有好处的,他还发现,一个悲观的人更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那到底为什么呢?我会分四期,跟大家很详细地去解读。这四期啊,每一期会讲解一个核心观点,它们分别是:
第一个核心观点:创新就是拒绝默认选项
第二个核心观点:好想法要经过同行检验
第三个核心观点:找到说服他人的心理纽带
第四个核心观点:拖延有利于创新
我会通过一周的时间给大家详细讲解这四块内容。
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讲一讲,第一个非常有启发性的结论:创新是拒绝接受默认选项。
书里举了这么一个例子,说有一项针对客服人员的调查就发现,使用Firefox也就是火狐浏览器或者google的Chrome浏览器的员工,他的工作时间要比使用IE浏览器或者苹果的Safari浏览器的员工多出15%。而前者的缺勤率要比后者低上19%。
同时呢,他还发现,使用Firefox或者Chrome浏览器的员工,他们的销售额也更高,客户满意度也更高。总的来说,就是这些人的工作表现更加好。
欸,这就奇怪了。使用什么浏览器为什么跟工作投入和工作绩效会产生这样的关系呢?当然,这肯定不是一个因果关系,也就是说,用什么样的浏览器并不是构成工作表现差异的原因。更可能的是,使用什么浏览器这个行为背后反映了这个客服员工的某个心理特质,而这个心理特质影响了工作表现。
然后再分析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IE浏览器是内置在Windows系统中的,默认的浏览器,Safari浏览器呢,是内置在苹果系统中的默认的浏览器。而Firefox或Chrome浏览器,是需要员工自己去搜索、下载、安装的。像这些员工,他们并没有接受使用浏览器的系统默认选项,而是主动去寻找一种可能更好的选择。
这当然只是一件小事咯,但从这件小事上面,我们就能大致看出一个人的工作习惯。
我们可以想像一下,那些接受系统默认浏览器的客服员工,有可能在其他的工作环节中,也是按照既定的、常规的方式来工作,而不是主动地去探索更好的方式。
比如,他们要在电话里推销一个产品,那么可能就会照本宣科,按着稿子来读,而不会随机应变,如果客户来质疑你,挑战你,你就不知道怎么说了,这肯定不行。
这样做事的结果,一方面,肯定是推销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让他们自己也觉得很枯燥、很乏味啊。
那么这样的员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对自己的这份工作也多半会感到厌倦了,所以呢,工作时间也会短一些,缺勤率也会增加。那么反过来,那些主动积极型的客服,他们的工作劲头也就更大,更投入,所以他们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业绩表现也更加好。
像这样一种现象,心理学家约翰?约斯特提出了一个叫做“系统正当性”的概念来解释,它呢是说,当一个人处在某一个环境构成的系统里时,他更倾向于默认这个系统是合理的、正当的。而且呢,在同样一个系统里面,有些人是属于比较优势的群体,还有一些人是比较弱势的群体,那么约斯特就发现,弱势群体身上的维护系统正当性的倾向更强,比优势群体还要强。
比如说,有一个调查是针对美国国内,处在收入金字塔两端的人,一端是富人,一端是穷人,去询问他们对经济不平等,这种现象的看法,结果发现,处于底层的美国穷人,他们更倾向于认为,经济不平等有必要存在,穷人里持这种观点的比例要比富人多出17%。
类似地,约斯特还调查了美国的言论自由相关的议题,也出现了类似的结果。于是约斯特总结道:“在某种状态下受害最深的人,却恰恰是最不愿去质疑、挑战、拒绝或改变这种现状的人。”
说到这里,我们来看,你会发现这么一个现象,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呢总是习惯于接受默认选项,总是假定系统是正当的,另一种人呢,总是在默认选项之外去想,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选项。那么你可以问问自己,你是更想做第一种人,还是第二种人呢?
总是把默认的东西当作合理的,当然可以起到心理调节的作用,就像一种止痛药一样,我们能得到安抚,但是呢,也放弃了追求更好选择的机会。《离经叛道》这本书给出的第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创新是拒绝接受默认选项,我们应该勇敢地去探索和追求更好的可选项。这是非常有启发的一点。
讲到这里,我想请大家做一个实践练习。我们每期节目都会出实践练习给大家。我们的第一个实践练习是,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现在每天的生活和工作中,存在哪些默认的选项,在这些默认选项中,有哪些是应该打破的,是可以去探索更好的选择的。请大家跟我一起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不用现在马上就得出答案,就这两天,在你闲着没事的时候,可以经常默默地,想一想这个问题,也许你的生活能就此获得一些改变。
那说到这儿呢,我还想做一个延展,说说我自己的感受。因为我是一个父亲嘛,我有一个六岁的儿子,所以我有时候也会思考,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去培养我们的下一代。
像我自己的话,从小都是老师眼里的乖学生,认真学习,遵守纪律,然后念书一路念到了博士。但是反思一下的话,如果让我重新选择的话,我宁可不要这么乖,我宁可在我还很年轻的时候,多做一些与众不同、甚至特立独行的事。我会觉得,如果这样,对我整个的人生发展会更好。因为我的创造力可以得到更大的施展。
所以心理学家发现,小时候最受老师宠爱的孩子,往往不是最有创造力的孩子。因为老师喜欢的往往是那些聪明但是墨守成规的孩子,而对于那些不那么守规矩的孩子,他们会认为是调皮捣蛋的,他们不会太喜欢。
那么这些老师喜欢的、聪明的乖孩子呢,长大了以后,往往也是挺乖的,他们甚至可能成为各个领域的专家和管理者。有个作家有个很形象的比喻,说他们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绵羊。
这些优秀的绵羊,都是很渴望成功的,但他们总是在既定的社会标准和奋斗路径下去争取所谓的成功,他们不大会偏离这些标准,去做一些离经叛道的事情,所以他们很难取得改变世界的成就。
就像若干年前,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批判现在的北大学生,说他们是“精致的利己主义”一样。当你追求成功的动机太强的时候,你就会把你创新的精神和勇气,给排出去。你越看重成绩,就越害怕失败。
当你老是对自己说,我要成功!我要成功!的时候,你追求的更可能只是有把握的成功。所以你看,现在的社会,特别是看那些在大城市里的年轻人,人人都渴望成功,但他们又总是在一个公司里唯唯诺诺的做事,过得很压抑,这就是因为对成功的渴望压制了他们自由发展的欲望。
那么这里就确实出现了一个两难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在社会上生存都不易,所谓的hard模式嘛,所以当你有一个饭碗可以养活自己的时候当然要好好做咯,但另一方面,我们要追求长期的、更好的发展,又可能需要冒点险,做一些别人都没有做过的事情,但这些事呢,万一失败了呢可能连我们的生存都没法保障了。
那怎么办呢?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也就是你要有一份保底的、给你提供收入保障的工作,与此同时,你再去干一件冒险的事,去闯、去拼、去尝试。
有管理学家就专门研究过这样一个问题:当人们开始创业时,他们是应该保留自己原来的工作,还是辞去工作全身心去创业更好?
他们调查了美国的5000多位创业者,结果发现,保留原来工作兼职创业的人,他们的创业失败率更低,要比辞掉工作去创业的人,失败率低上33%,这个结果还蛮出人意料的。
于是我们会想,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如果你做的一件事风险过大,同时又不做一定的风险控制,那你是不是就像一个赌徒一样?
反过来,如果你做事情比较的谨慎,虽然也会去冒风险,但是只是有限度的风险,那么你创办的企业反而会更稳固。
举个例子,1996年的时候,google的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就已经发明了大幅度改进网络信息搜索的算法,但直到1998年他们仍在斯坦福大学继续读博士。拉里?佩奇说:“我们差点没办成谷歌公司,因为我们非常担心完成不了博士研究项目。”他们甚至曾经,因为担心开公司影响他们的博士研究,而差一点以不到200万美元的价格卖掉!好在啊,这位潜在的买家拒绝了这笔交易。
所以有学者就提出了一个风险组合理论,他用股票市场的投资策略来类比,如果你决定进行一项风险性投资,那么你就要建立一个投资组合,而不是把所有的钱都用来买一只股票。这样才能降低风险。
那么我们的人生也需要这样一个投资组合,如果你要在一件事情上冒风险,那么你就需要在别的领域谨慎行事来降低风险。也就是说你有了退路,有了一定的安全感以后,你才能撸起袖子加油干啊!
所以一个成功的创新者,一方面会在一个领域冒很大风险,但在另一个领域,却极度谨慎,从而对冲了风险。
所以下面我给大家安排了一个实践练习:梳理一下你现在的生活,你的职业和事业,想一想你的人生的风险投资组合是什么样的?如果你发现你的人生投资组合中的每一项,都是过于保守的,那么就要想一想,怎么增加一两件要冒风险、高风险高收益的事件,如果你的人生投资组合过于冒险、激进,你就要想象你的安全的地盘在哪里,怎样降低整体的风险值?
其实设计人生的风险组合跟我另外一个方法很像,名字叫杠铃策略。这个策略是由美国的投资家塔勒布在《反脆弱》这本书里面提出的,塔勒布还有一本更出名的书叫《黑天鹅》。杠铃策略是个很形象的比喻,我们看一个杠铃,它是不是两头大,中间只是很细的一根,这两端的部分分别指风险极低的投入和风险极高的投入。
塔勒布就是说啊,好的策略就应该一方面极度保守一方面极度冒险,但不要在中等风险这个中间部分有太大投入。这个和《离经叛道》这本书里讲的风险组合理论是很接近、很相似的。
塔勒布拿文学家做例子,他说欧洲的很多大作家都有一份稳定且比较安逸的工作,作为生存保障,这样他们在业余时间才可以做非常前卫的文学探索。比如说卡夫卡就是在保险公司上班的。
然后看我们国内也有类似的现象,比如《三体》的作者,着名的科幻小说家刘慈欣,他长期在山西的一家发电厂做工程师。白天上班,晚上写作。其实这样一份安稳并且并不忙碌的工作,对刘慈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三体》大热之前,科幻小说在国内还是一个比较小众的,看科幻的人很少,发表和出版科幻小说,也不会有太多收入,所以如果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保底,那么大刘写科幻也就很难坚持下去。
但是讲到这里,有些书友可能会有疑问,就是我们中国古代喜欢讲“破釜沉舟”“不成功便成仁”,对吧,这些能够不顾一切、全力下注all in的人,至少是非常有勇气的,这种奋力一搏的勇气难道不应该提倡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简单讨论一下。我个人认为,喜欢下全部赌注去博一把的人,大多数时候,额我不是说全部啊,大多数时候,只是因为过度自信或者过度乐观。而不是有没有勇气的问题。他们在某些时刻意识到了比较大的风险,但是他们的过度自信或者过度乐观把这些风险又给掩盖掉了。
那么一个人很乐观、很自信,难道不好吗?在《离经叛道》这本书里,也恰巧讲了这个问题。作者比较了两种人做事方式的不同。一种是乐观主义者,一种悲观主义者。一般人总是以为乐观主义者做事的成功概率更高,但心理学有研究发现,恰恰相反,悲观主义者的做事成功率更高。为什么呢?因为悲观主义者,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会设想各种可能的糟糕情况,他们会担心这担心那,而这样的担心恰恰使他们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深究更多的细节,这样一来,那些糟糕的情况反倒可能尽量规避掉。
所以说,虽然悲观的人,似乎不大受欢迎,但他们做事情往往更加靠谱。
当然啦,有些人就是乐天派,就是不会悲观,那也没关系,但做事谨慎一点,多留个心眼,总是有好处的。
所以,简单总结一下的话,一个创新者或者潜在的创新者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辩证地来看。首先,他一定不是一个极端保守的人,比如不会总是接受默认选项,但与此同时,他也一定不是一个极端冒进的人,他一定不会把所有的赌注都压到一件事情上,而是会尽力去控制风险。所以一个成功的创新者他更像是一个折中者,他不是一个走极端的人,他既有乐观的一面,但同时也需要保留必要的悲观。
。。。。。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27

回帖

25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2500
发表于 2018-5-6 16: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66666666666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回帖

3万

积分

体验VIP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423
发表于 2019-2-18 22: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xunibaoku.com/forum.php?mod=post&action=reply&fid=355&tid=35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QQ号
84968829
售后QQ群
116273335
开通VIP

微信扫一扫,或添加xuebahengzige

QQ|Archiver|手机版|网课库网 |桂公网安备 45022102000011号

GMT+8, 2025-1-2 00:13 , Processed in 0.120592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